濟南市出口結構正逐步轉向高附加值、高科技含量領域,外向型經濟向高端邁進。濟南市人民政府21日在新聞發布會上通報稱,今年前10個月,該市“新三樣”產品出口大增,出口值達10.2億元(人民幣,下同),同比增長4.2倍。
泉城海關副關長賀娟介紹說,濟南市通過不斷優化營商環境、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吸引大量企業入駐,推動“新三樣”產業的貿易規模持續擴大。“特別是在半導體及其零部件、蓄電池和新能源汽車等領域,濟南市的出口增速顯著。”
數據顯示,今年前10個月,濟南市半導體及其零部件出口5.1億元,同比增長2.4倍;蓄電池出口3.3億元,同比增長8.9倍;新能源汽車出口1.7億元,同比增長13.4倍。
“‘新三樣’產業的快速發展得益于政策支持和技術創新。”賀娟說,政府出臺了一系列扶持政策,鼓勵企業進行技術研發和市場拓展。同時,企業也在不斷加大研發投入,推動產業技術升級,提高產品附加值。前10個月,濟南市出口“新三樣”產品中,自主品牌出口為9.3億元,同比增長5.2倍。
記者在會上了解到,通過積極參與國際貿易合作,濟南市本土企業成功開拓多個國家和地區市場,實現了出口市場的多元化。前10個月,濟南市“新三樣”產品主要出口拉美、非洲、東盟等新興市場,出口值分別為6.6億元、0.4億元和0.2億元。
在農業領域,今年前10個月,濟南市農產品出口再創新高,出口總值達到72.2億元,同比增長13.8%,高于山東省農產品出口增速2.9個百分點。萊蕪區是濟南農產品出口的主陣地,前10個月出口農產品達55.6億元,占全市農產品出口總額的77%。
萊蕪海關黨委委員、副關長董波介紹說,萊蕪海關多維度宣傳AEO企業(海關高級認證企業)享惠政策,引導、培育轄區農產品出口龍頭企業成為高級認證企業。“前10個月,轄區內3家AEO農產品企業出口值超30億元,同比增長27.3%,占全區農產品出口的54%。”
萊蕪海關同時設立出口鮮活易腐農食產品屬地查檢綠色通道,安排專人負責,為農產品出口企業提供“7×24小時”預約通關保障,做到“即報即查、優先檢測、即驗即放”。“今年萊蕪海關農產品報檢通關效率同比提升20%以上。”董波說。
據悉,今年前10個月,濟南市外貿進出口總值1815.2億元,同比增長2.3%。其中,出口1247.3億元,同比增長10.7%;進口567.9億元,同比下降12.4%。(記者 趙曉)
關鍵詞: 濟南新三樣產品出口大增 濟南市出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