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均可支配收入是什么意思
人均可支配收入是指個人收入扣除向政府繳納的個人所得稅、遺產稅和贈與稅、不動產稅、人頭稅、汽車使用稅以及交給政府的非商業性費用等之后的余額。
個人可支配收入被認為是消費開支的最重要的決定性因素。因而,常被用來衡量一國生活水平的變化情況。既包括現金收入,也包括實物收入。按照收入的來源,可支配收入包含四項,分別為:工資性收入、經營性凈收入、財產性凈收入和轉移性凈收入。
由于在一定時期內,由于物價上漲的因素,使得相同的貨幣所能購買到的生活消費品和社會服務的數量與基期相比相應減少,造成貨幣的購買力下降,貨幣貶值。因此,計算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實際增長時,必須要扣除價格因素的影響。
人均gdp就是人均收入嗎
人均gdp并不是人均收入。人均GDP是指人均國內生產總值,是一個國家或地區的經濟在核算期內,所有常住單位生產的總量除以人口數后得到的數量,GDP反映經濟增長的數量情況,人均收入是指居民可用于自由支配的收入。
關鍵詞: 人均可支配收入是什么意思 人均gdp就是人均收入嗎 實際增長 價格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