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后領取的養老金是如何計算的
退休后領取的養老金的計算是根據繳費年限、繳費基數、工齡、退休時地區在崗職工的平均月工資、基礎養老金等指標計算的。養老金的計算公式較為復雜,養老金的發放標準也不是一成不變的,會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而逐漸上調。
養老保險金額按照繳費年限分檔,一般繳費年限越高的人群,能夠領取的養老保險金額就越高。但是養老保險的金額也不全看繳費年限,還要看繳納的基數、單位繳納的多少、職稱以及工齡的高低等多個指數。
總的來說,養老金的主要原則就是“多交多得,長交多得”,養老金的繳納跟工資的多少也是掛鉤的,一般而言,工資越高的人繳納的養老保險金額也就越高,一定要根據自身的經濟能力選擇適合自己的繳費標準。
養老金交15年和20年的區別?
養老金交15年和20年的區別有保費有區別、養老金增長有區別、去世后可享受的待遇有區別、退休后可領取的養老金有區別,具體如下:
1.保費有區別:同等繳費檔次下,養老金交20年需要繳納的保費相對交15年的來說要更多;
2.養老金增長有區別:參保人退休后,養老金一般還會有調整,通常是結合定額調整、掛鉤調整、適當傾斜進行調整的。其中,掛鉤調整就和繳費年限有關,而繳費年限越高,則掛鉤調整時,可以增加的養老金也就越多。也就是說,養老金交20年的參保人,在進行掛鉤調整時,可以增加的養老金會比交15年的參保人要更多一些;
3.去世后可享受的待遇有區別:參保人去世后,基本養老保險可以給付喪葬費、撫恤金、返還養老保險個人賬戶余額、供養親屬生活困難補助等。而在給付這些待遇時,繳費年限越高,那么可以給付的錢也就越多。比如交15年的一般是可以按照9個月城鎮居民月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標準給付撫恤金、交20年的可按照14個月城鎮居民月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標準給付撫恤金;
4.退休后可領取的養老金有區別:同等繳費檔次下,養老金交20年的相對交15年的來說,退休之后可以領取的養老金要更多一些。這一點從養老金的領取公式上就可以看到:
以職工養老保險為例,退休之后,可以領取的月基本養老金=基礎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其中,基礎養老金=(上年度全市職工月平均工資 + 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2×繳費年限×1%;個人賬戶養老金=個人賬戶全部儲存額÷計發月數。很顯然,若繳費年限越高,那么可以領取的養老金也就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