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銀行的風險對沖可以分為自我對沖和市場對沖兩種情況。
自我對沖是指商業銀行利用資產負債表或某些具有收益負相關性質的業務組合本身所具有的對沖特性進行風險對沖。
市場對沖是指對于無法通過資產負債表和相關業務調整進行自我對沖的風險(又稱殘余風險),通過衍生產品市場進行對沖。
對沖交易如何盈利
對沖在外匯市場中最為常見,著意避開單線買賣的風險對沖。所謂單線買賣,就是看好某一種貨幣就做買空(或稱揸倉),看淡某一種貨幣,就做沽空(空倉)。如果判斷正確,所獲利潤自然多;但如果判斷錯誤,損失亦會較進行對沖大。所謂對沖,就是同一時間買入一外幣,做買空。另外亦要沽出另外一種貨幣,即沽空。理論上,買空一種貨幣和沽空一種貨幣,要銀碼一樣,才算是真正的對沖盤,否則兩邊大小不一樣就做不到對沖的功能。
這樣做的原因,是世界外匯市場都以美元做計算單位。所有外幣的升跌都以美元作為相對的匯價。美元強,即外幣弱;外幣強,則美元弱。美元的升跌影響所有外幣的升跌。所以,若看好一種貨幣,但要減低風險,就需要同時沽出一種看淡的貨幣。買入強勢貨幣,沽出弱勢貨幣,如果估計正確,美元弱,所買入的強勢貨幣就會上升;即使估計錯誤,美元強,買入的貨幣也不會跌太多。
沽空了的弱勢貨幣卻跌得重,做成蝕少賺多,整體來說仍可獲利。
實際上,多數外匯交易者使用對沖功能,只是因為做錯了方向,但又舍不得止損認輸,梗場盾渡墉盜墮醛乏互就做一個反向的單子,也就是所謂的“鎖單”了。鎖單的好處是,損失基本上被控制住了,不會再擴大,當然,這時,因為你開倉多了,支付的利息和傭金就會增加。然而,就如何流行的那句話一樣——鎖單容易開鎖難!開鎖的確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除了行情反復震蕩的情形比較好解脫以外,如果出現單邊的大漲或者大跌,會使解鎖的難度大大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