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坐文天祥簡介
《夜坐》是南宋詩人文天祥創作的一首五言律詩。
文天祥是宋朝人,原名云孫,字宋瑞,南宋末年的政治家、文學家,著名的抗元大臣,民族英雄,與陸秀夫、張世杰并稱“宋末三杰”。
宋理宗保祐四年(1256年),文天祥考中進士第一,成了狀元。曾主管軍事裝備主管和直學士院。因直言斥責宦官,嘲諷權相而遭申斥。德祐元年(1275年),元軍南下攻打宋朝,文天祥拿出自己錢財,招募士卒,被任命為浙西和江東制置使兼知平江府。在營救常州時,由于內部不和,他撤退到余杭。后來他升任右丞相、樞密使,奉命與元朝主帥元軍伯顏,講和,被扣留,在北上途中逃回。不久,又與、一道,在立為皇帝,前往攻打袁,因為沒有實行建安政策。景炎二年(1277年),他再次攻打江西,最終因戰局敗給廣東。祥興元年(1278年),他在五坡嶺被捕,并被帶到元大都,在那里被囚禁了三年。經過多次威脅和引誘,他仍然發誓投降。元至元十二月十九日(1283年1月),從容不迫,卒于47歲。明朝時,謚號為“忠烈”。
夜坐的原文解析
夜坐的原文是:
淡煙楓葉路,細雨蓼花時。
宿雁半江畫,寒蛩四壁詩。
少年成老大,吾道付逶迤。
終有劍心在,聞雞坐欲馳。
這首詩表達了詩人在民族危亡的關鍵時刻力挽狂瀾,報效國家的抱負。全詩沉郁頓挫,有杜甫的味道。
前兩句當場抒發情感,詩人描繪了一幅凄美多姿的煙雨秋雨畫面。淡淡的煙霧籠罩著楓葉,細雨霏霏,成群的鵝棲息在江邊,悲傷的蟬鳴回蕩在四周,真是如畫。在文山被迫罷官退居二線的詩人不禁優雅地表達了他們的沮喪和不公。
月滿西樓:楓葉落滿處,月色淡淡,似煙似霧。想起秋雨,花落,卻是紅花盛開的時候。環顧四周,平靜的河水,波光粼粼的海浪,遇見夜歸南的雁,只是半幅雁秋水。仔細聽,山堂的墻壁促進了編織,低聲吟唱,就像月夜里痛哭的詩人。這些年來,有多少少年的黑發,我的理想,我的抱負,都被染成了白色?然而,隨著歲月的流逝,卻遙不可及。這一生是不是伴隨著一個寧靜的秋夜,而死在林泉之下?沒有!雖然出了問題,但我還是有沉下去的野心,就像豐城的劍,哪怕埋在厚厚的泥土里,也阻擋不了斗牛的沖擊波!當我聽到雞鳴的聲音時,我不禁感到渴望嘗試。我想成為當年的祖狄和劉琨。當我聞雞起舞,苦練劍術的時候,我就能在亂世中展現我的胸懷,報效祖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