貨幣供應量由什么決定?
1.中央銀行行為的影響
中央銀行是基礎貨幣的供給者和一國金融活動的調節者。中央銀行要根據貨幣政策目標,運用貨幣政策工具來調控貨幣供應量,適時增減基礎貨幣。
2.商業銀行行為的影響
商業銀行是基礎貨幣的接受者,是存款貨幣的創造者。
商業銀行愿意接受和能夠接受多少基礎貨幣以創造存款貨幣,要受到利潤率和支付力的支配,要受到經濟運行狀況和中央銀行貨幣政策的影響。
經濟蕭條時,商業銀行放款需求減弱,會增加它在中央銀行的超額準備金和減少向中央銀行借款,從而使貨幣供應總量呈減少趨勢。但中央銀行在蕭條時期所采取的刺激措施又會使商業銀行貨幣供給減少的幅度趨緩,使貨幣供應量逐步接近政策目標的要求。經濟繁榮時則相反。
3.財政機構行為的影響
財政機構通過改變它在中央銀行的存款和在銀行的存款會影響基礎貨幣和貨幣供給。
當財政機構因財政收大于支等原因而在中央銀行的存款增加時,在基礎貨幣總量既定的情況下,會引起基礎貨幣減少,并引起他們在商業銀行的存款減少從而減少貨幣量。
當財政機構取出他們在中央銀行的存款時,基礎貨幣和根據貨幣乘數而得出的貨幣量就會增加。
貨幣供應量的影響因素是什么?
貨幣供應量(money supply;supply of money)亦稱貨幣存量、貨幣供應,指某一時點流通中的現金量和存款量之和。貨幣供應量是各國中央銀行編制和公布的主要經濟統計指標之一?,F在中國的貨幣供應量統計是以天為基本單位,所謂的某年某月某日的貨幣量實際上是吞吐貨幣的銀行每日營業結束之際那個時點上的數量。在這個基礎上,月貨幣量如果指的是月平均量,計算的細一些,可以是全月每天貨幣量的平均。粗一些,可以是月初、月末兩個貨幣存量數的平均。同樣,年的平均貨幣量計算亦是如此。對有些問題的分析,也可用月末、季末、年末貨幣余額這樣的數字。貨幣供應量的現實水平是一國貨幣政策調節的對象。預測貨幣供應量的增長、變動情況則是一國制定貨幣政策的依據。由于各國經濟、金融發展和現實情況不同,以及經濟學家對貨幣定義解釋不同,各國中央銀行公布的貨幣供應量指標也不盡相同。有狹義貨幣供應量(流通中的現金和商業銀行活期存款的總和)和廣義貨幣供應量(狹義貨幣供應量再加商業銀行定期存款的總和)之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