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價格歧視?價格歧視是在哪個市場?
所謂價格歧視,是指壟斷廠商為了獲得超額利潤,而實行的有差別的價格政策。價格其實分為三個等級,等級數字越小,壟斷廠商賺取的超額利潤就越多。
價格歧視的三種類型例子如下:
一、一級價格歧視-看人定價
不同的人為相同商品或服務所愿意支付的最高價格是不同的。一個旅游紀念品,經濟條件好的人可能愿意花500元去購買,經濟條件一般的人可能最多只愿意出300元。那么為了多掙錢,景區賣旅游紀念品的老板會上下打量每一個詢價的游客,如果你衣著光鮮,一身名牌,他認為你的經濟能力比較好,報價就高,反之報價則低,這是看人定價。
二、二級價格歧視-按數量定價
正向二級價格歧視表現為買的越多越便宜,5元1個的小商品,商家可能定價為10元3個,如果消費者需求的數量更多,還可能更便宜。
三、三級價格歧視-按群體定價
比如說,某些視頻網站推出超前點播服務,這就將更在意時間,而不那么在意錢的用戶與其他用戶分離,不花錢的用戶多等等也能完整看到電視劇,但兩類人群收看同樣電視劇的價錢卻不同。再比如說,相同的公園,老年人免票,1.4米以下半價,成年人全價,這也是按不同群體在定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