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限錯配什么意思?
期限錯配是指資產端期限與負債端期限不匹配,主要表現為“短存長貸”,即資金來源短期化、資金運用長期化。簡單的說,就是一個人貸款還款期和它收入的時間不匹配的意思。
一般期限錯配會造成流動性風險,一旦“發新償舊”其中一個環節出現了問題(比如某一期,投資者減少了購買或退出理財產品),那么,就有可能導致資金鏈斷裂,平臺倒閉,投資人的錢拿不回來。
期限錯配屬于什么風險?
存貸款期限錯配的不利影響有三點,分別是:存在潛在的流動性風險,削弱信貸政策的效果,影響貨幣政策調控的敏感性。
為什么不允許期限錯配?
那么我們來看這種投資的方式,是誰喜歡的?是(投資人)出借人喜歡的!因為好記日子,好算利息收益!
但是對于真實的借貸關系來說,如果我作為一個借款人,我支付如此高額的利息,這筆錢我打算用115天。115天以后,我就不用了,那么自然而然,我就只愿意付115天的利息!多一天的利息我也不愿意付!
那么問題來了,平臺會怎么辦?平臺就只能借給借款人115天。到期了以后借款人還錢,結束!
肯定會有人聽過這種說法:說平臺只提供30天、90天、365天這種借款方式給借款人選擇!
這是純扯淡!這就像你開個飯店,規定客人來了只能吃什么菜,只能吃幾碗飯一樣!
借款人會直接選其他平臺!還會罵你一句神經病!
也就是說,但凡一個公司提供的產品是計劃類的產品,要不然就是借款人是假的!這個上面咱們剛說完!
要不然就是涉及到了資金錯配和期限的錯配!
而資金錯配和期限錯配還有另外一個名字:叫資金池!
因為沒有資金池是無法完成資金錯配和期限錯配的!
如上圖中所示:借款人甲在19年12月借款十萬元,借款期限是一年!但是同期只有一位出借人乙,金額正好對得上,但是乙想投資的期限是半年!
正常情況下,金額對等、但是期限不對等,平臺是不可以撮合甲乙雙方進行交易的!但是總有平臺不守規矩啊!
一些平臺就這樣操作,先把乙的錢給到甲,然后等乙要到期的時候,再找到下一位投資金額在十萬的出借人丙。將丙的十萬本金給到乙。等丙到期的時候,甲的借款也就結束了。哎,正好對的上!
但是在實際操作中,不僅是期限錯配,還會有資金錯配,比如乙到期的時候,可能是由丙和丁每人投資了5萬元,甚至丁的投資期限只有一個月!
這樣就會衍生出無限多的期限上的錯配以及資金上的錯配!
更重要的是,這個過程里面,平臺只有可以碰到客戶的投資資金,才有可能在甲沒有還款的情況下,將丙投資的本金給到乙!平臺一旦能夠碰觸到客戶投資的本金!危險程度就不用我描述了吧!
所以國家才嚴格禁止任何形式的錯配!但是至今呢,還有很多公司在這么做!
這種錯配,錯配到極限就是活期。隨存隨取!
所以任何產品中有活期或者類似活期形式的一定是違規和違法!
因為中國只有兩個機構可以有資格設立資金池,一個是銀行,一個是保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