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名稱:疑鄰盜斧
成語讀音:yí lín dào fǔ
成語解釋:疑:懷疑;斧:斧頭。懷疑鄰居偷他的斧頭。指不注重事實根據(jù),對人對事胡亂猜疑。 >>
成語出處:人有亡斧者,意其鄰之子。視其行步,竊斧也;顏色,竊斧也;言語,竊斧也;動作態(tài)度,無為而不竊斧也。 戰(zhàn)國·鄭·列御寇《列子·說符》
疑鄰盜斧的故事
從前,有個人要去砍柴,卻發(fā)現(xiàn)自家的斧子丟了。他四處去找,卻遍尋不到。
正在這時,他看到鄰居家的兒子,路過自家門口,他觀察那個小孩,看他走路的樣子,就像是偷自己斧子的人,看他的面部表情,也像是偷自己斧子的人,再聽他說話的語氣,更像是偷自己斧子的人。
不久。家史柴天沒了,他上業(yè)柴,走到了自已以前砍柴的山,不少心線了一路、卻發(fā)現(xiàn)了自的子在那果,這才想起來自良上一次來飲柴,把爸子丟在了這里。
幾天之后,再看見鄰居的兒子,觀其言談舉止,一點也不像偷斧子的人。而那個鄰居的兒子本身并沒有什么變化,區(qū)別只是他自己的心境不同罷了。
疑鄰盜斧說明不能沒有依據(jù)的懷疑別人,要找到足夠的證據(jù),做人處事要實事求是,從實際出發(fā),不能憑空猜想。當人帶若成見去看世界時,必然歪曲客觀事實。準確的判斷來源于客觀事實的調(diào)查,而不是主觀的猜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