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外融資對企業財務狀況的影響有哪些內容?
1、直接表外融資對財務狀況的影響
直接表外融資是指不轉移資產的所有權,融資企業享有資產使用權并在資產負債表中體現的直接融資形式。因為融資企業的資產所有權,企業就不會確認為資產或者負債,當融資企業得到了資產使用權,不僅能夠取得資金,也不會使資產負債表中所反映的償債能力發生變化。比如經營租賃,當承租方租入設備的使用期限比該設備的使用壽命短時,能夠減少企業的資金占有量和該設備的無形耗損,從而提高設備的利用率。使用經營租賃這種表外融資方式,對于企業的長遠發展和投者的利益都是有益的。
2、間接表外融資對財務狀況的影響
間接表外融資是為了維持企業資產負債表內的負債在合理范圍內,用另一個企業的負債來代替本企業的負債。通過這種表外融資方式,不僅能夠使企業的資金需求得到滿足,又可以使企業負債保持在合理的限度內,為企業后續的融資行為做出了鋪墊。間接表外融資中,最常見的方式是母公司將自己的部分資產作為投投向子公司。母公司對子公司投產的減少會在長期投的增加中得到補充,通過子公司進行融資更容易,母公司可以通過子公司實行負債經營,而事實上,子公司的負債就是母公司的負債。
表外融資的相關案例是什么?
2011年3月17日,境內銀行為大連A企業辦理了一筆期限為一年,金額為2.96億元的內保外貸業務。該企業以全額人民保證金質押方式,通過境內某銀行開立受益人為境外某銀行的一年期跨境人民融資保函,人民保證金存款利息為3%。A企業的境外采購商在向保函受益人(即被擔保行)融資后,代A企業在境外采購設備,境外融資利率2.96%。雖然境內外利息基本相同,但境內企業不必在采購設備前提前一年預付15%的定金,又可以獲得保證金存款收益。境外采購商既可獲得低息貸款進口設備又可賺取傭金。
這是跨境人民表外融資中以融資類保函或備用信用證為基礎的融資組合:種類及定義可分為內保外貸和外保內貸兩種業務。內保外貸是指境內銀行應境內企業的申請,為與境內企業具有業務往來的境外公司在境外銀行的貸款業務提供擔保。境內企業以全額保證金或部分信用敞口作抵押,向銀行申請跨境人民擔保。境內銀行向境外受益人開立保函或備用信用證為境外企業提供融資擔保。外保內貸與內保外貸原理一致,方向相反。以融資類保函或備用信用證為基礎的融資業務優勢在于境內外聯動,方便境內企業的海外子公司或交易伙伴在全球化投、經營中獲得融資便利,增加銀行資金來源渠道。局限在于若保函受益人(即被擔保行)人民資金緊張或境內銀行在被擔保行授信額度用完,該類業務就無法辦理。
關鍵詞: 表外融資企業財務狀況相關案例財務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