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滯脹是指什么現象?
滯脹時代,讀音:zhì zhàng shí dài,滯脹是指在國民生產總值增長率為零或是負增長的情況下,國內發生高通貨膨脹率的現象。一般情況下,經濟的快速增長才會帶來較高的通貨膨脹率,而經濟不增長或負增長時,一個地區的通貨膨脹率相應的也應該是為負的(戰爭等原因引起的經濟衰退除外)。
美國經濟滯脹是哪一年?
當市場聚焦在滯脹尤其是70年代通脹的兩棵“參天大樹”上時,往往會錯失60-80年代“大通脹”的“整片森林”。美國的70年代被深深打上了滯脹的烙印。嚴格說來,美國二戰后的滯脹時期只有兩段:1973年-74年,以及1979年-82年。由于這兩段滯脹期的直接導火索均是石油危機,人們往往認為石油危機是造成滯漲的罪魁禍首。然而我們認為石油僅僅是導致滯漲的其中一個因素;無論是“滯”,還是“脹”,石油也都并非決定性因素。首先,除了石油危機外,還有其它多重供給沖擊作用于通脹。更重要的是,持續的貨幣財政雙寬松是推升通脹持續上漲的根本力量。
關鍵詞: 經濟滯脹是指什么現象 美國經濟滯脹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