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ETF總規模不斷走高。Wind資訊數據顯示,截至10月27日(下同),年內ETF份額漲幅已達34.91%;總規模增長4000多億元至2萬億元,漲幅達24.77%。在此基礎上,年內新發產品111只,目前市場上ETF產品總量已達858只。
業內人士表示,A股市場年內持續震蕩,但ETF呈現“越跌越買”態勢,其中不乏機構投資者持續買入,這一方面是因為ETF產品的資產配置屬性優勢具備吸引力,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市場對于A股中長期價值投資的信心。
ETF市值總規模持續走高
(相關資料圖)
從月度表現來看,ETF總規模呈現出逐月走高態勢。數據顯示,今年1月份,ETF總規模為1.69萬億元,5月份增至1.77萬億元,6月份突破1.8萬億元,7月份高達1.95萬億元;截至目前,總規模持穩于2萬億元上方。
據了解,年內各路資金借道ETF入市跡象明顯,多只產品的前十大持有人名單中不乏券商、險資、外資和私募等機構投資者。從表面數據來看,在近一個月(9月27日至10月27日)中,ETF份額增加352.30億份,漲幅為1.84%,總規模增加1728.09億元,漲幅為9.35%。
從單只產品表現來看,例如華泰柏瑞滬深300ETF、嘉實滬深300ETF和華夏科創50ETF等,均獲得各類機構投資者買入;截至目前,上述3只產品在權益類ETF收益率榜單中排名靠前。此外,嘉實中證500ETF和嘉實中證滬港深互聯網ETF的前十大持有人名單中出現了年內新進的外資機構巴克萊銀行。
分析人士表示,外資機構的涌入,某種程度上折射出其對A股市場的樂觀態度,以及對A股中長期投資價值的認可。
此外,以芯片為代表的半導體產業鏈成為私募機構加倉重點;例如有私募機構出現在多只首批科創板芯片ETF產品的前十大持有人名單中。
待審批ETF達121只
按照分類來看,寬基產品年內份額增幅最明顯。數據顯示,截至目前,年內信息行業相關ETF產品份額增加最多,目前有8只基金跟蹤;份額增加最多的主題為中證醫療指數,有4只基金跟蹤。份額增加最多的指數標的為科創50,年內漲幅高達95.32%,有10只基金跟蹤;收益最高的產品指數標的為納斯達克科技市值加權,年內漲幅為49.04%,有1只基金跟蹤。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仍有一批ETF正排隊入場。數據顯示,待審批的ETF多達121只,包括永贏國證商用衛星通信產業ETF、國泰中證芯片設計主題ETF、嘉實中證汽車零部件主題ETF和工銀瑞信上證科創板生物醫藥ETF等;已審批待發行的有43只,包括華夏中證港股通央企紅利ETF、博時中證港股通互聯網ETF、景順長城國證機器人產業ETF、海富通中證2000增強策略ETF等;等待發行的有8只,包括富國標普石油天然氣勘探及生產精選行業ETF、華泰柏瑞南方東英新交所泛東南亞科技ETF兩只QDII和國泰中證機器人ETF等6只被動型產品;同時,還有12只產品正處發行中,包括工銀中證100ETF、嘉實標普石油天然氣勘探及生產精選行業ETF和景順長城中證芯片產業ETF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