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秋高氣爽的天氣,很多人喜歡健身運動。然而,一些運動性損傷往往在這個時候頻頻發生。日前,衢州市人民醫院創傷手足外科在一周內接診了5例患者,都是因為運動性損傷來院就診。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衢州某中學一高中生小項,在跑步時不慎摔倒導致鎖骨骨折;某小學學生小姜,跳高時導致肱骨髁上骨折;某單位青年小張打籃球時跟腱斷裂;退休職工老羅在練健身器材時肩關節損傷;李女士打羽毛球引起手腕部損傷;其中前三位都是較嚴重的運動性損傷,需住院手術治療。
運動不科學將導致損傷,那么,怎樣才能做到科學運動、強身健體、調節心情呢?秋季運動有哪些誤區,需要注意哪些問題?
骨科副主任醫師劉炳勝提醒
秋高氣爽的季節,慢跑、騎行、打球等健身運動,能帶來很好的健身鍛煉效果,但不同的人選擇的運動項目應有所區別,每個人都需要根據自己的年齡和身體情況來選擇適合的鍛煉方式。
01
常見的運動性損傷
01
軟組織損傷如擦傷、挫裂傷、肌肉拉傷等;
02
關節韌帶損傷如踝關節、肩關節扭傷等;
03
關節脫位;
04
骨折;
05
腦震蕩。
其中,最常見的運動性損傷部位為踝關節、膝關節和手腕指關節。
02
運動性損傷發生的原因
01
運動負荷量過大
參加對抗性較強較激烈的運動,運動量過大,局部組織負荷過重,競爭激烈,沖撞機會多,容易導致受傷。
02
準備活動不到位
運動前進行適當拉伸等準備活動是十分必要的,這是有效調動運動者身體機能與神經中樞系統的必要前提。在運動前準備活動不到位的情況下,一旦開始劇烈運動,極易出現由于肌肉力量不足、彈性較差以及身體協調性弱等原因引發的運動性損傷。
03
身心狀況欠佳
運動時部分人可能由于睡眠質量較差、感冒、身體損傷剛剛恢復等,身體機能處于較低的水平,在這樣的狀態下進行強度較大的體育活動,極易誘發運動性損傷。
04
其他
運動場地、設備、天氣等因素。
03
運動性損傷的處理
一般按照RICE的原則給予處理。
1
Rest:休息,患肢制動;
2
Ice:冷敷,將毛巾包裹的冰袋環繞在受傷部位,一般每次冷敷20分鐘,40分鐘后可循環1次;
3
Compression:受傷后用彈力繃帶簡單固定,但繃帶不可過緊,以免影響肢體遠端的血運;
4
Elevation:抬高患肢,將患肢置于高于心臟的位置,有利于消除患肢腫脹、疼痛。
RICE可以有效緩解疼痛、軟組織腫脹。受傷嚴重的要到醫院進一步治療。
04
如何選擇適合的運動方式
秋季天氣舒爽,是開展各項戶外運動的好時機,戶外運動要根據自己的身體狀況,選擇適合自己的運動量和運動強度,防止過度運動。
年輕人喜歡球類運動,在運動中要避免過激對抗。老年人要選擇一些動作舒緩,肌肉協調放松,全身得到活動的鍛煉,比如太極拳、慢跑、廣場舞等,強度循序漸進,忌活動量過大。
05
運動性損傷的預防
01
提升自我保護意識
樹立“健康第一、科學運動”的理念,學習運動性損傷的相關知識,強化專項技術動作練習,做到動作準確。
02
運動前做充分的準備活動
運動前做好準備活動,以身體些許發熱、稍微出汗為基本標準。運動過程中也要注重對踝關節、膝蓋等易損部位的保護,避免對某一部位進行長時間高強度的訓練。
03
勞逸結合
保持充足的睡眠,勞逸結合,不帶病帶傷運動。
(來源:健康浙江)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