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江大地,翰墨飄香。今天下午,浙江展覽館內,各地知名書法家齊聚,將一起見證承載諸多期待的浙江書法院正式成立。
據悉,新設立的浙江書法院,定位為一個專業書法創作研究平臺,將兼具精品創作、學術研究、名家培養、展示交流、藝術典藏等五大功能。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獻禮黨的二十大·“詩畫江南 活力浙江”——浙江書法院揭牌儀式暨成立特展
可以說,它是繼浙江畫院、浙江油畫院后,又一座被寄予厚望的文化藝術殿堂。
事實上,單從設立書法院此舉看,浙江并不算走在全國前列。自2004年中國書法院成立以來,全國各地陸續建起10多家省級書法院,在藝術創作、學術建設和青年人才培養方面發揮了一定作用。
那么,浙江在今天做這件事情,有什么樣的說頭?備受期待的浙江書法院,又擔負著哪些重任?
一
古今浙江,書法鼎盛。
先秦時期起,吳越先民便開始追求文字的精美,工細華麗的鳥蟲書,或施之于青銅,或契刻于玉石,顯現出早期浙江書法的靈巧。
東晉時期自不必說,那是中國書法史上的高峰之一?!皶ァ蓖豸酥婕m不在浙,但自隨晉室南遷后,長期生活在浙江。唐太宗稱他的書法“盡善盡美”,一篇《蘭亭序》字字珠璣,被推為“天下第一行書”。王獻之承家學,不守舊,開新體,與其父并稱“二王”,這種守正創新、因時相傳的蘭亭精神成為后世書家追尋的目標。
唐代書法,以虞世南、褚遂良等為首,兩位都是地地道道浙江人。褚遂良開創唐代書法新風,被譽為唐之“廣大教化主”。連宋代不以唐書為然的書法家米芾,都不吝華麗詞藻盛贊他的小楷,“九奏萬舞,鶴鷺充庭,鏘玉鳴珰,窈窕合度”。
及至宋末元初,吳興人趙孟頫不僅振興了元初書壇,更對后世造成深遠影響,堪稱“集書法之大成,開一代之風氣”。
他早年學習先祖宋高宗趙構,到中年時開始主張法古、效仿“二王”書風,一舉掀起復古潮流。
趙孟頫《致郭右之二帖卷》
毫不夸張地說,大家耳熟能詳的書法大家,大半出自浙江或與浙江淵源頗深。即使在內憂外患的艱難環境中,這顆傳統文化藝術的火種也從未熄滅。
近代以后,中華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難。浙派篆刻家丁輔之、王福庵、葉為銘、吳隱等在西湖孤山買地筑室,成立西泠印社。
再到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浙江美術學院在全國首創書法高等教育,后又招收了我國第一批書法專業研究生,朱關田、王冬齡、邱振中、祝遂之、陳振濂等人,在當代書壇富有影響, 更為全國培養出一大批書法人才。
可以說,浙江這片土地上誕生了眾多學養與風骨兼備的大師巨匠,擁有清晰完整的書法文脈傳承,更有取之不盡的書學礦藏。
二
江山代有才人出。回看浙江書壇,可以說長期處于高原,亦不缺高峰。今天,浙江書法如何再登高峰、再造高峰?
數千年的筆墨脈絡延續至今,成為今天浙江書法發展的深厚根基。同時,這輝煌燦爛的歷史,也無形當中為浙江書法的前行之路注入能量——壓力與動力并行的能量。
再登高峰、再造高峰,這是行業內外的期盼,也是浙江書法院肩負的使命。
有人說,“使你疲倦的往往并不是遠方的高山,而是鞋子里的一粒砂石?!币浴暗度邢騼取弊晕移饰?,細看當下書法界,或許我們還得將鞋里的這三?!吧笆眱A倒而出:
“名利”之石。浮華喧囂之下,不少人在隨波逐流中迷失了方向。比如少數書家一味迎合市場,不在技藝上下功夫,反在名利上搞鉆營,只管賺個盆滿缽滿,使得書法從高雅藝術淪為地攤雜耍,喪失其審美意趣與文化價值。
“好獎”之石。比如在各類書法評獎中,為了獲得更多關注,有的書家將入展獲獎作為創作的唯一目標,唯“評委喜好”是從。 事實上,我們鼓勵摘金奪銀,但這個時代更呼喚真正的書法大家。書家應更多從把握藝術規律、追求藝術真諦上探路。
“虛浮”之石。對以墨香為基底的書法界來說,學養缺失更是一大憾事。歷代書法大家,多是滿腹經綸的學問家。比如沙孟海,自少年時在帖碑中彷徨求索,到輾轉訪謁馮君木、吳昌碩等大家,又獨自在藏書閣中窮源竟流,對篆隸楷行草諸體用功、融匯貫通,才形成其古拙雄渾的獨特藝術風格。
當下書法界,需要更多人能夠像 老一輩書家那樣講究“品格、學養、基礎、個性”,而不是片面強調個性。
藝術創作沒有捷徑,攀登途中的每一步都算數。
我們說,要在書法高原上再造高峰,不是去推翻原來的高峰、標新立異,而是先攀登上去,在傳承的基礎上守正創新。
三
“乘之愈往,識之愈真”。發展藝術事業,既要向歷史深處、向文化源頭去追溯老一輩書法家的成功路徑,去凝煉歷代優秀書家和優秀書法作品中的共通思想,也要不斷吹響向未來出發的號角。
書法大省浙江,呼喚一座綜合型專業型書法院。近些年,浙江各界多次提出創建浙江書法院的設想,一些知名書法家也頻頻建言,希望創設浙江書法院。
圖源:視覺中國
如今,浙江書法院成立,能否續寫浙江書法的蘭亭精神?能否成為一艘破冰船、一支攀峰的先遣隊?這有一系列隨之而來需要深入思考的問題。
先說文脈賡續。如何在梳理浙江文脈的基礎上,接續開展藝術創作?或許,浙江書法界既要反思拋棄傳統、單純標新立異之舉,也要反對關在書齋孤芳自賞的做法,把賡續文脈、富有學養的書法家和書法作品推出來、傳開去。
再說時代需求。如何回答時代之問,回應群眾的審美追問?或許,浙江書法界需要甘坐冷板凳的學問家,更需要深入百姓生活的藝術家。
另外,面對“前有標兵、后有追兵”局面,前人的功勞簿不是“躺平”的理由。如何激發書法骨干參展參賽熱情,擁有融入文藝發展大環境的胸懷?人們也期待浙江書法院的成立,能讓更多書家重燃自我革新精神。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
這個時代,是書法發展最好的時代。前人培植了厚實的書法沃土,傳統文化得到前所未有的傳承弘揚,書法藝術受到越來越多普通大眾的追捧熱愛。數據顯示,過去一年抖音平臺書法類內容創作者增長161%,播放量增長93%。
這個時代,也是書法創作最具挑戰的時代。環顧四周已高峰林立,技法造詣似乎很難再突破創新、超越先賢,浮躁風氣與逐利心態蔓延。藝術創作的道路如同萬里長征,路上并不總是鮮花掌聲,更多的是孤獨、挫折、失意,需要的是慎獨、自省、堅守。
風物長宜放眼量。一位藝術家和他的藝術作品,最終將放在歷史的坐標系中加以衡量;一個省域輝煌書壇的續寫,也必將接受人民和時代的檢驗和拷問。
愿浙江書法院,在翰墨馨香的之江大地,堅守蘭亭精神,篤行致遠,續華章。
信息來源:浙江宣傳
關鍵詞: 浙江書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