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9日下午,中國網絡空間研究院在2022年世界互聯網大會烏鎮峰會上發布《中國互聯網發展報告2022》和《世界互聯網發展報告2022》藍皮書。
藍皮書是由中國網絡空間研究院牽頭、國內外互聯網領域高端智庫和研究機構參與編撰完成的一項重要研究成果,自2017年起,已連續六年面向全球發布。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中國互聯網發展報告2022》以鮮活經驗和生動案例立體呈現一年來中國互聯網發展的新實踐、新成就。
具體有哪些,一起來看~
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全球領先,一體化大數據中心完成布局
系統推進5G、千兆光網、數據中心建設發展和傳統基礎設施改造升級,全面布局算力基礎設施,全國一體化大數據中心體系完成總體布局設計,“東數西算”工程全面啟動,持續加快應用基礎設施建設,物聯網、工業互聯網、車聯網等領域加速發展。
數字經濟賦能作用凸顯,數據要素市場加速培育
中國不斷加強數字經濟頂層設計,推動數字技術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賦能傳統行業數字化轉型升級,激活新業態新模式。
數字化公共服務效能增強,社會治理向智慧化方向發展
截至2022年6月,中國網民規模達到10.51億,互聯網普及率達到74.4%。智慧城市和數字鄉村建設融合發展推進,數字政府效能大幅提升。
網絡文明建設穩步推進,網絡綜合治理體系更加健全
積極推進互聯網內容建設,打造具有吸引力的內容產品。不斷補齊短板,深化網絡生態治理。
數據安全保護體系初步建立
著力強化數據安全、個人信息安全等領域的網絡安全能力建設,推動網絡安全產業發展。
網絡法治建設逐步完善
我國及時跟進研究數字經濟等相關法律制度,網絡安全、數據治理、網絡空間生態治理、平臺治理的立法全面展開并逐步完善。
網絡空間國際交流合作務實高效,數字合作展現新作為
中國積極打造多層次全球數字合作伙伴關系,積極參與多邊數字經濟治理機制活動,提出“全球發展倡議”“全球安全倡議”等主張,持續推動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
《中國互聯網發展報告2022》客觀、準確評估了全國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的互聯網發展情況,其中:
廣東、北京、江蘇、浙江、上海、山東、天津、四川、福建、湖北等位居全國前列。
《世界互聯網發展報告2022》立足全球視野,梳理總結世界互聯網發展情況,客觀反映各國互聯網建設新舉措、新進展。
信息基礎設施優化升級
衛星互聯網商用部署加快
全球通信網絡基礎設施進入提速升級階段,算力基礎設施建設力度持續加大,物聯網、工業互聯網、車聯網等應用基礎設施建設進程加快。各國積極布局衛星互聯網發展,加快研究衛星互聯網技術標準。
數字技術發展駛入快車道
人工智能技術應用場景拓寬
全球信息技術產業穩步推進,高性能計算等基礎信息技術創新加快,人工智能、量子信息等新技術加快落地應用。
數字經濟助力全球經濟復蘇
地區間“數字鴻溝”加大
2021年,全球47個國家的數字經濟增加值規模達到38.1萬億美元,同比名義增長15.6%,占GDP的比重達到45.0%。同時,數字經濟頭部效應仍然明顯,地區間數字經濟發展水平和規模差距仍在繼續拉大。
數字政府建設水平提升
各國差距明顯
世界各國在基礎設施建設、公共數據開放、在線服務水平、數字政府領導力等方面持續向好,各主要國家和地區電子政務整體架構搭建基本完成,逐步向全流程一體化的政務服務轉變。
互聯網媒體多元化發展
社交媒體成輿論主戰場
在數字技術驅動下,全球正面臨政治、經濟、社會全方位轉型,互聯網媒體行業步入新發展時代。主流新聞媒體仍是信任度最高的信息獲取渠道,但“社交媒體邏輯”已深度“內嵌”和“植入”新聞生產和公共信息的擴散與流動中,社交媒體入場成為新聞行業重要“玩家”。
網絡安全漏洞頻現
網絡攻防對抗加劇
全球網絡安全威脅升級,高級持續性威脅(APT)等網絡威脅與風險仍然突出,云計算安全防護依舊乏力,面向車聯網的網絡攻擊呈增長趨勢。
網絡安全防護向零信任安全轉變,零信任架構進入發展關鍵期。全球APT攻擊依舊活躍,關鍵行業領域成為熱點攻擊目標。
網絡立法進程加快
數字市場監管日益強化
數字經濟權重提升對市場監管提出新要求,數據安全問題備受矚目,各國積極通過建立健全政策與法律法規,強化數字化時代新興立法。
網絡空間
國際競爭加劇
國際社會的治理赤字、信任赤字、和平赤字、發展赤字日益凸顯,主要國家和地區圍繞跨境數據治理、人工智能治理、數字貨幣、數字市場監管、網絡安全等議題開展競爭合作。
《世界互聯網發展報告2022》對全球48個國家和地區的互聯網發展情況進行了客觀、準確評估。
今年排名前十的國家分別為美國、中國、德國、瑞典、荷蘭、韓國、英國、加拿大、芬蘭、丹麥。
來源:浙江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