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鎮峰會現場。 王剛 攝
中新網烏鎮11月10日電 (王逸飛)2022年世界互聯網大會烏鎮峰會9日在浙江烏鎮開幕,12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2100多名嘉賓以線上線下方式參會。當日,“合作”成為與會嘉賓談及數字技術發展和治理時普遍提及的詞匯,中國水鄉烏鎮也成為全球互聯網發展的共識凝聚地。
國際組織與各國代表頻提“合作”,原因為何?綜合多方觀點看,其一是全球數字治理的特殊性使然。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首先是治理議題多重性,且這些議題相互交織、相互影響。阿聯酋數字經濟、人工智能和遠程辦公應用國務部長歐曼爾·本·蘇爾坦·歐萊麥在大會全體會議作視頻發言時表示,“我們都步入了互聯網發展新時代,有許多新的機遇,但也存在一定的風險:技術霸權的風險、惡意使用技術工具的風險、政治風險、被霸凌和騷擾的風險。”
其次是治理主體多元性。聯合國互聯網治理論壇首屆領導小組成員,清華大學蘇世民書院院長薛瀾指出,全球治理主體包括國家、政府間國際組織、非政府組織、企業等,并且互聯網發展促進了更多主體之間的交流,提供了更多的合作契機,此外數字技術迭代迅速,數字治理問題層出不窮,傳統形式的監管并不適用于數字時代的挑戰,更需要多方參與和合作。
“合作”愈發被重視的原因之二,是應對當下挑戰的需要。
如新冠肺炎疫情正讓數字鴻溝加深。國際電信聯盟秘書長趙厚麟在大會開幕式致辭時表示,疫情防控期間,信息通信服務系統發揮了超常作用,幫助人類社會克服了重重困難,但疫情使數字鴻溝進一步加深,包括城鄉之間,發展中國家和發達國家之間等。
如數據隱私治理進程中,跨國企業面臨著更多考驗。美中貿易全國委員會會長克雷格·艾倫指出,各國正在根據本國國情發展引導數據隱私治理。但這些迥然不同的措施,也讓跨國企業必須應對各種各樣的管理機制,適應不同機制的優先事項和敏感議題。跨國企業的運營進而變得復雜,公司效率降低而成本提高。
在與會代表看來,加強“合作”亦是世界未來可持續發展的需要。
聯合國助理秘書長兼聯合國開發計劃署政策與方案支助局局長徐浩良表示,當下國際社會需要采取新的工作方式,才能實現各國領導人在2015年商定的2030年可持續發展目標。“我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全球仍有27億人無法上網,數字鴻溝已經成為全球不平等的新面孔。”
加納科網董事長、“非洲互聯網之父”尼·奎諾表示,非洲和亞洲在如何使最后數十億人接入互聯網中面臨艱巨任務,希望通過合作為該群體提供幫助,加速引導新的潛在用戶接入互聯網。
2022年世界互聯網大會烏鎮峰會以“共建網絡世界共創數字未來——攜手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為主題。圍繞如何以“共同體”思維加強合作,各國代表表達了各自觀點。
歐曼爾·本·蘇爾坦·歐萊麥認為,應該倡導下一代互聯網或互聯網的下一代演變成為一種協作機制或協作工具,一種提倡包容、使用開放標準協議的環境或生態系統。
克雷格·艾倫說,“我們需要進一步統籌協調國際開放標準、數據駐留規則和數據跨境流動準則,以充分發揮工商界創新潛力,這是在2022年以及未來為全球經濟體持續營造競爭性商業環境的關鍵。”
中國互聯網協會理事長尚冰在大會“全球發展倡議數字合作論壇”上建議,各國要持續加強數字基礎設施建設合作,推進互聯互通;要積極參與數字治理合作,增進互信互利;要不斷深化數字文明合作,促進互學互鑒。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院長,聯合國秘書長有效多邊主義高級別咨詢委員會成員徐步認為,在國際合作中要聚焦聯合國平臺,踐行真正的多邊主義,共同營造開放、公平、公正、非歧視的數字經濟發展環境。同時各國應當共擔數字時代的責任,加快新型數字基礎設施建設,幫助發展中國家消除數字鴻溝。(完)
關鍵詞: 烏鎮峰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