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加強浙江省汛期污染強度分析,著力突破城鄉面源污染防治瓶頸,推動解決旱季“藏污納垢”雨季“零存整取”等問題,根據《浙江省生態環境廳關于加強汛期污染強度分析切實推動解決突出水環境問題的通知》(浙環函〔2022〕109號)要求,經各地申報、專家審查,省生態環境廳確定湖州市、衢州市、臺州市、嵊州市為省級汛期污染防治試點地區。
湖州市汛期污染防治試點
湖州市入太湖水質已連續14年保持優良,但汛期污染物濃度確實存在大幅度上升的情形。為確保入太湖水質持續改善,湖州市生態環境局充分利用水質自動監測數據、國控斷面排查走航分析結果、氣象降雨數據等,對全市7條主要入太湖河道開展總磷指標汛期污染強度分析,提出有效治理途徑并精準施策,實現污染物削減,有效降低入太湖總磷總量。制定《湖州市汛期污染防治實施方案》,積極建設汛期污染預警數字化應用,建立起汛期污染預警-分析-處置-長效監管閉環機制,推進全市水環境質量穩定提升。
(相關資料圖)
衢州市汛期污染防治試點
衢州市生態環境局開展汛期污染防治專題研究,深入分析全市12個國控斷面的汛期水質,開展現場踏勘、無人機航拍和實地摸排,形成重點斷面主要污染物調查與治理對策研究專題報告。強化汛期污染防治數字賦能,依托碧水提質應用,打造汛期污染強度分析場景,全量歸集涉水數據近2.8億條,接入184座水質自動站、4座氣象站、3座水文站的數據,動態分析污染因子、濃度高值及雨量等數據,實現斷面汛期污染強度一表清、雨情變化及規律趨勢一圖明。長效推動汛期污染防治,聯合治水辦、水利局等部門,制定《衢州市汛期水環境污染防治實施意見》;編制《衢州市全域土地整治項目水土保持全周期技術導則》,并針對在建的286個工程項目,交辦水土流失問題17個,督促業主單位落實整改;印發實施《衢州市江河流域生態修復和生物多樣性保護行動方案(2021-2025)》,推進河湖生態緩沖帶建設。
臺州汛期污染防治試點
近年來,臺州市地表水總體水質繼續保持良好,綜合指數改善幅度明顯,但仍存在部分流域水質不穩定,受城鄉面源影響而出現反復的問題。臺州市以永寧河流域為突破口,結合入河排污口“查-測-溯-治”、入河排污強度分析和河道走航排查等工作,開展汛期污染防治試點工作,加強省控斷面、匯入支流、交接斷面監測,構建入河污染源強數據庫,厘清城鄉面源污染和汛期違法排污責任主體,建立汛期污染預測預警平臺,完善汛期污染問題“發現-移交-督導-整改”閉環機制,有效解決汛期反復污染河道水質,努力為人口密集平原河網型區域的汛期污染防治提供典型示范。
嵊州市汛期污染防治試點
嵊州市聚焦重點區域、重點斷面,強化問題排查和原因分析,開展主要污染物溯源排查、“污水零直排區”建設、農業面源治理等,統籌推進屠家埠斷面綜合整治。加快打造治水大腦平臺,整合多部門數據,水陸云三端發力,全面構建曹娥江流域涉水污染源數據庫、應急預警和限排數字化管控系統,確保水質監測全時空無盲區,實現“一張圖”決策指揮和流域“整體智治”。
省生態環境廳積極鼓勵其他地區加強汛期污染強度監測分析,開展汛期水污染風險防控工作;強化技術幫扶,加強對汛期污染防治工作的調研指導,及時研究解決試點過程中的問題,并對各地典型經驗、做法予以宣傳推廣。
來源:浙江省生態環境廳水處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