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案組扣押追回的部分文物 本文圖均由警方提供
國道旁的施工場地有幾處可疑洞眼,周邊散落著許多瓷器碎片及探針眼,這引起了警方的注意。案發(fā)現(xiàn)場遺留的一堆煙頭,讓警方鎖定關鍵人物,并順藤摸瓜牽出隱藏在背后的盜墓犯罪團伙。
【資料圖】
11月29日,澎湃新聞從浙江紹興嵊州市公安局獲悉,該局日前破獲一起系列性盜掘古墓案,采取刑事強制措施47人,追繳贓款160余萬元,扣押追回文物1332件,其中三級以上文物36件。公安機關移交給文保中心的1000多件文物中,涵蓋從春秋戰(zhàn)國到明清時期的青銅器、玉瓷器、陶瓷器等。
去年12月7日,嵊州市公安局長樂派出所民警在工作中了解到,轄區(qū)郯城村527 國道施工工地旁有一個洞眼,周邊散落著許多瓷器碎片及探針眼。當?shù)鼐礁叨戎匾暎?jīng)聯(lián)系嵊州市文物保護中心初步鑒定,該墓葬為西漢時期的古墓葬,已被非法盜掘。
嵊州市公安局立即成立專案小組,并迅速派遣技術人員前往現(xiàn)場勘察。但現(xiàn)場早已被破壞,工地車輛、人員進出頻繁,現(xiàn)場勘察難度極大。“盜洞約兩米深,邊上的探針眼是用釬子打下去的,這種釬子是中空的,類似于‘洛陽鏟’,通過起出的土可以判斷下面有沒有墓。”嵊州市公安局刑偵大隊技術中隊民警吳楠介紹,這種“釬子”是犯罪嫌疑人自己改裝、制作的。
破案的關鍵證據(jù),還要歸功于現(xiàn)場遺留下的一堆煙蒂。警方通過煙蒂上的生物特征比對,發(fā)現(xiàn)與一個有盜掘古墓葬前科的犯罪嫌疑人邵某吻合。經(jīng)對其近期活動軌跡等全面研判,警方發(fā)現(xiàn)邵某與案發(fā)特點及時間吻合。為確保案件快速偵破、追回被盜文物,嵊州警方成立“1207”專案組,同時協(xié)調(diào)文物、交通、住建、國土、檢法等單位組建成立聯(lián)合工作組。
專案組梳理出了一個以邵某為首的盜掘古墓犯罪團伙。該犯罪團伙涉及兩省多市,且跨區(qū)流動頻繁,統(tǒng)一抓捕難度大。專案組成員放棄了春節(jié)休假,于今年2月組織70名警力分10組赴紹興上虞、寧波余姚、江西豐城等地開展統(tǒng)一抓捕,成功抓獲邵某、羅某、倪某等10名犯罪嫌疑人,扣押作案工具70余件、文物579件。又經(jīng)過近一個月的突審,全面突破了犯罪團伙的口供。“牽絲攀藤”連破5個團伙。家住嵊州長樂鎮(zhèn)的裘某是專案組“拔出蘿卜帶出泥”的其中一個成果,落網(wǎng)后,他交代出在10年前所犯下的盜掘古墓葬罪行,其因此獲利近百萬元。
相關犯罪嫌疑人在指認現(xiàn)場
從犯罪嫌疑人手中追繳回來的1000多件文物,涵蓋了從春秋戰(zhàn)國到明清時期的青銅器、玉瓷器、陶瓷器,三級以上文物有36件。
涉案文物漢青銅弩機
犯罪嫌疑人是怎么找到這些古墓的?在對嫌犯的審訊中,警方找到了答案。原來犯罪嫌疑人朱某懂些風水,村里有人家辦喪事會找他看風水尋一處好墓地。在結(jié)識邵某等人后,朱某看風水的本事派上了新用場,每次都會讓朱某先“尋龍點穴”,團伙成員再去探墓。不過,這幾個團伙對文物價值判斷并不高,對于盜來文物,倒賣定價也很隨意。例如被鑒定為三級文物的“漢青銅弩機”,被犯罪嫌疑人僅以3000元倒賣。
澎湃新聞首席記者 葛熔金
通訊員:戴茜/責任編輯:謝春雷
關鍵詞: 犯罪嫌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