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某藥店貨架上的感冒藥。 汪軼文 攝
中新網杭州12月7日電(奚金燕 汪軼文)近日多地“四類藥品”購買政策調整,刮起一股“囤藥”風潮。面對“囤藥”帶來的“漲價行為”,浙江多地市場監管部門紛紛發布告誡書,經營者不得囤積居奇、哄抬物價、牟取暴利以及散布漲價謠言。記者7日赴杭州多家藥店實探發現,“告誡”效果初顯。有專業人士提醒,“囤藥”不科學,而且沒有必要。
(資料圖)
隨著前幾日浙江多地優化調整疫情防控相關措施的出臺,連花清瘟等藥品成為消費者購買的熱門商品。許多網友表示,價格一夜之間上漲了不少。
6日,杭州、寧波多地市場監管部門連夜發布提醒,不得借疫情防控之機大幅提高醫療藥品及用品的銷售價格,經營者要嚴格控制進銷差價在合理范圍內,不得囤積居奇、哄抬物價、牟取暴利以及散布漲價謠言。
根據《價格法》和《價格違法行為行政處罰規定》等法律法規規定,經營者違反明碼標價規定的,責令改正,沒收違法所得,可以并處5000元以下的罰款;有價格欺詐行為的,最高可處50萬元罰款;對捏造、散布漲價信息,哄抬價格,囤積居奇,推動商品價格過快、過高上漲行為的,最高可處300萬元的罰款;對相互串通,操縱市場價格造成商品價格較大幅度上漲的,最高可處500萬元的罰款。
記者7日早上打開外賣軟件發現,部分藥店出售的連花清瘟膠囊價格比起前兩天的“高價”已經有所回落。
那么,線下藥店情況如何?記者隨機走訪了杭州幾家藥店,其中兩家都缺貨了。
“連花清瘟膠囊半個月前就已經沒貨了,附近藥店應該也都斷貨了。現在我們有一個類似的清熱解毒片。”某大藥房工作人員告訴記者。
記者繼續走訪,發現一家藥房有許多外賣員進出,一問,果然有貨,但每人限購一盒,記者隨即就買到了一盒以嶺的連花清瘟膠囊(24粒裝),花費12.75元。記者注意到,在購買過程中,藥店里不斷傳來接到外賣訂單的消息。有外賣小哥表示,他說今天截至上午十點就已經接了23單這個藥房的外賣了,都是買連花清瘟膠囊的。
對于“囤藥熱”,市民賴先生表示:“藥品是比較緊張,但還是可以買到的,價格也還是原來的價格,根本沒必要恐慌瘋搶,等過段時間應該就會穩定供應了。”
以嶺藥業日前也在互動平臺表示,公司近來連花清瘟供貨價格保持穩定。如果消費者發現個別終端出現漲價情形,請及時向當地相關部門進行反映。目前公司正在采取各種措施擴大生產,全力保障市場供應。
事實上,“囤藥”不科學,而且沒有必要。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感染病科主任盛吉芳在接受本地媒體記者采訪時表示,每個人體質不同,該吃的藥也不完全相同,治療要根據每個人的身體狀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并且,藥品都有保質期。總的來說,要科學合理按需買藥。
盛吉芳說,比起“囤藥”帶來的所謂“安全感”,保護自我健康更重要的是做好個人防護措施。她說:“應對疫情,還是要加強個人防護,養成戴口罩、勤洗手、少聚集的良好習慣,盡可能保證充足的睡眠、適當的運動和營養均衡的飲食,增強自身免疫力,保持良好的心態。”(完)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