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我國老齡化的加劇,養老服務業不斷涌現新的需求,照顧老人的護理員成了社會稀缺資源,有經驗,有技術,服務好的護工,更是“打著燈籠”也未必能覓得。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56歲的李大姐是武漢市某社區居家養老照護中心的護理員。2002年,為補貼家用,李大姐從孝感農村到武漢務工,在接觸了解一段時間后,她選擇了養老護理行業。她的主要工作就是24小時貼身陪護兩位老人。而其中一位失能老人的生活起居,基本上全靠李大姐的看護。在李大姐看來,照顧好老人一日三餐,吃喝拉撒,最主要的是要細心。
“老人上了廁所要給她洗屁股、換尿布,一個要有耐心,要有責任心,對別的老人比對自己老人好,要抱著這個態度。”養老護理員李林芳這樣說。
這些年,李大姐也陸續從老家帶了一些姐妹到武漢做事,但是因為種種原因,20幾個老鄉中能堅持到現在的不到5人。李大姐透露,一個月3500元3天休息,有些人照顧老人怕臟,就不想做了。
養老護理員勞動強度大
工作時間長
但工資待遇卻并不高
但隨著我國老齡化的加劇
社會對養老護工的需求卻越來越大
39歲的張娟曾是武漢某醫院泌尿外科的護士長,像她這類擁有專科護理技術的人員,在如今的養老護理行業特別吃香。張娟說:“我深有感觸對空巢和失獨的老人,他們急需要他人的幫助,特別是有專業化學科知識的人對他們進行照顧。”
目前,養老行業的護理員主要分為:具有專業護理水平的醫院專職護士、入戶型養老護理員、機構養老護理員。不同類別的護理員工資待遇也有一定的差別:根據病人的情況,完全能自理、半自理、完全不能自理三種情況,按天計算從150元到200左右。養老機構一個人照顧4個人起步,工資3000元起步,家庭式3500元到5000元之間。
養老護理出新規 “降”門檻強技能
據民政部數據顯示,全國目前有2.49億老年人,失能半失能老人達到4000萬,而現有養老護理人員僅有30萬。養老護理員供需矛盾如何解決,養老護業將如何健康發展呢?
為了吸納更多人從事養老護理工作,緩解人才短缺困境,今年10月份,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民政部聯合頒布了2019年版《養老護理員國家職業技能標準》,新標準在增加職業技能要求,放寬入職條件,拓寬職業空間以及縮短晉級時間等方面做出了重大修改。
2019年版標準中:
從業人員普遍受教育程度:“初中畢業”調整為“無學歷要求”。
針對低學歷者的考試方式:由筆試改為口試。
養老護理員的職業技能等級:由四個增至五個,新增“一級/高級技師”等級,同時明確了具體的職業技能。
將五級/初級工從業時間:2年縮短為1年。
接下來,相關部門還將開展養老護理員培養示范點建設和養老服務人才培訓提升行動,確保2022年底前,在全國范圍內培養培訓200萬名養老護理員。
武漢市養老服務產業協會 副會長 李向歌:“現在的養老護理,一些醫療護理必須掌握,包括老人褥瘡處理、口腔怎么正常護理、骨折的老人怎么正常去護理,這都需要很專業的技能和醫護常識要懂一點,達到專業水平收入也很高,希望愿意從事這一行的人還是要從培訓做起。”
免費培訓 7天掌握養老護理初級技能
相比月嫂,育嬰師等家政服務從業者,養老護理員對長相、年齡和普通話水平要求相對更低,只要身體健康、吃苦耐勞即可入行。但如果要做一個合格的、專業素質較高的養老護理員,還需要哪些培訓和考核呢?
據了解,目前武漢市不少家政培訓機構,專門開設了免費的養老護理專項培訓,一般7天可以掌握養老護理的初級技能,10天內或者在不低于150個課時中學完中、高級技能課程。例如清潔照料、飲食照料、排泄照料,包括為老年人指導的康樂活動,中高級涉及跟多的心理護理。
專門針對老年人開展的急救培訓課
目前,隨著居家和社區養老需要的增加,醫養結合,日間照料以及全托管等養老形式不斷豐富,也為養老護理從業人員提供了更多的就業機會和發展空間。
武漢市養老服務產業協會 副會長 李向歌:“如果是比較專業的養老護理員,持證上崗的養老護理員從基層做起,職業規劃是比較廣泛的。因為很多養老服務剛剛開始,很多機構、公司缺乏專業的護理人員,可以通過基層服務,可以做到主管、高管。”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