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弘揚工匠精神,樹立職業典范,浙江省委宣傳部、省總工會近日公布了2022年度“最美浙江人·最美工匠”名單。
一起看看他們的事跡吧~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蔣教芳
蔣教芳從一線快遞小哥做起,先后獲得技能等級中級、高級技師證書;對行業專業技術深入研究,是國家立項課題(KT2015Y004)“民營快遞企業經營人才精神激勵機制探究”項目組的主要成員。
今年疫情期間,他自愿放棄休息時間,提前一周返回公司,積極參與公司復工復產的準備工作;主動協助公司防疫檢查、防疫物資的發放;積極參加核酸檢測工作志愿者活動。
李化軍
李化軍不僅精通數控車,還熟練掌握加工中心操作。他改善刀具加工方案27項,整體效率提升在16%以上,開發新刀具和替代進口刀具共21種型號,改善后的刀具每年可為公司節約直接成本120萬元左右;《一種可伸縮通過平面帶動頂尖結構》于2019年11月獲得國家授權實用新型專利。他還獨立編寫了《刀具管理控制制度》《車間刀、工具日常管理細則》等書。
他以師帶徒,傳承技藝。2017年,李化軍技能工作室牽頭開展“以師帶徒”活動,公司每年投入20多萬元,到目前為止共為公司培養71名合格人才(科目考核全通過),其中有3人獲得了技師證,大部分已成為車間技術骨干。
黃曉云
黃曉云負責和參與了20多項省級以上的工藝技術研究及應用方案解決(包括國家火炬計劃項目、國產化項目、省重點項目),取得國家專利30多項(其中發明專利7項)和軟件著作權2項。
她主持的工藝技術革新、工藝技術改造的產品曾應用于中俄石油能源戰略管線、西氣東輸管線、城市燃氣保供管網等國家重點建設項目。
曹立強
曹立強改進DISA造型機控制電路,讓設備的運行效率提高了10%,對3套中頻感應電源的銅排連接及晶閘管冷卻水路的技改,減低了設備的能耗,使設備的故障率降低50%;完備改進,使總裝一車間的自動化生產和質量防差錯技術達到了行業一流水準,每年減少企業質量損失500萬元。
2022年4月,他完成的“135項目”4線,通過優化設備配置,打通瓶頸崗位等措施,在人員減少20%的情況下,裝配效率提升15%,達到850臺/小時,在行業內遙遙領先。
趙增
趙增學習和鉆研“火腿技術”43年,是金華火腿非遺傳人、國家火腿高級技師。趙增火腿工作室被命名為第六批金華市高技能人才(勞模)創新工作室。
他在開展技術革新、技術改造、攻克技術難關中作出較大貢獻,先后有5個創新發明專利獲國家知識產權局進入申請和公布程序;在培養技能人才方面有較大貢獻,他培養的多名學徒都能獨當一面。
王輝
王輝在工作中不斷對產品生產工藝結構進行改進。他參與的實用新型專利,一種制造緊固件徑向標識的加工裝置,減少了生產工序,使冷鐓一次成型,提高了生產效率。他還多次協助設備動力科完成對機器疑難問題的修復,減少人工全選工序,年節約成本10萬余元;利用實踐經驗改進部分打孔螺栓的模具參數,使模具壽命得到極大提升,年節約成本4萬余元。
王洋
王洋獨立開發錢江摩托“1130/450”大排量鋁合金車架的焊接工作,并完成批量生產。期間,參與了國家級項目“蛟龍號”40mm以上鈦合金手工氬弧焊焊接工藝開發及設計生產,并且完成一組測試葉片焊接工作以及炮彈的阮鐵堆焊的工藝開發以及制定。
他還作為主要參與人,發表了論文《厚板鈦合金窄間隙TIG焊接頭組織與性能》《軟鐵彈帶TIG堆焊工藝對比研究》。
馬一鳴
馬一鳴先后負責了秦山一期、巴基斯坦C2項目、方家山M310機組反應堆控制系統調試及30余次核電廠大修工作。多次主持解決“反應堆功率異常波動”等重大問題和缺陷,避免了機組瞬態或非停事件。
近年來,他承擔集團公司科研課題4項、公司科研項目20余項,其中控制棒驅動機構故障監測診斷系統經中國核能行業協會科技成果鑒定為“國際先進水平”,單年度為公司增加利稅162萬元,已推廣至國內其他機組。
鄭芳瓊
鄭芳瓊主要承擔支撐業務需求取數、公司內部上云支撐和承接內部系統開發等工作。
2018年,她參加省工會和浙江通管局聯合舉辦的浙江信息通信行業職業技能競賽,獲信息通信網絡運行管理員(大數據)二等獎,團體獲得通信專業一等獎,2019年獲得“金藍領”稱號,2020年參加浙江信息第十一屆IT大比武獲數據專項賽二等獎。
陳立
自2011年擔任動車組司機以來,陳立鉆研高鐵動車組的技術結構,掌握了高超的高鐵列車操縱技能水平,積累了豐富的應急處置經驗,安全行駛里程已超百萬公里,防止了多起行車安全事故,為鐵路安全生產作出貢獻。
2017年12月,他被中國鐵路總公司聘為兼職培訓師。期間,他整理教輔資料13萬余字,所培訓的動車組司機國家鐵路考試通過率達90%以上。
編輯:繆歌妮/責編:沈波
信息來源:浙江發布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