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故事內容
戰國時期,魏國有一位宰牛技術非常高超的廚師叫庖丁。
有一次魏惠王親自去看庖丁宰牛。只見庖丁手起刀落,牛肉和骨頭就分離了;再割幾下,骨頭和骨頭也輕輕地分離了。不一會兒工夫,就把一頭牛肢解完了,看得魏惠王驚嘆不已。
魏惠王十分佩服地問:“你的技術這么高超,是因為刀子磨得非常鋒利嗎?”
庖丁笑著說:“一般宰牛人用的刀子,一個月就得換一把,技術好的宰牛人可以一年換一把。可是我這把刀,已經用了十幾年了,還像新刀一樣鋒利。”
“因為我在宰牛的時候,依照牛生理上的天然結構,把刀插入骨頭之間的縫隙里。這個縫隙比刀刃寬,刀插進去還有余地呢。”
“當我碰到復雜的結構時,我一點兒也不敢馬虎。我會動作很慢,下刀很輕,直到完成全部的工作。”
魏惠王聽完以后贊賞地說:“說得好,從你這里我學到了很多有益的東西。”
啟示
游刃有余原本是說刀刃在骨縫之間移動還綽綽有余,用以形容庖丁技術的高超。后來人們用這個成語比喻辦事很有把握,毫不費力。
關鍵詞: 游刃有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