廠二代崛起 高精尖、綠色貿易成企業出海關鍵詞
每日商報訊 2022年,外貿人不容易。“這一年,外貿環境‘不容易’、外貿人‘不容易’,最近到年底,經常有人問:明年會變好嗎?今天聽完這些外貿人講述的故事,我想這就是答案。”在12月20日“數字外貿真牛獎”總決賽現場,阿里國際站總裁張闊表示“過去一年中國外貿人表現出來的韌性,就是我們對未來有信心的最大底氣。”
(資料圖片)
來自全國各地的21位外貿人齊聚杭州,分享他們從事出海貿易的經驗與故事。從90后創業到廠二代接棒,越來越多正青春的創業者加入進來;從高精尖技術到綠色貿易,中國制造開啟一條外貿高質量出海的新路子。
如今,隨著國內防疫政策調整,多地政府牽頭組織外貿企業出海“搶訂單”,在這種新形勢下,明年外貿形勢會如何?新的增量又在哪里?阿里國際站也帶來了最新判斷。
90后、廠二代正在崛起 中國制造開啟外貿高質量出海
“我在家鄉投資了1個億建一個四萬平方米的雙層廠房,這應該是我70歲生日最好的禮物。”上海四秀復合布有限公司總經理張復才通過視頻連線講述著他的外貿故事:50歲開始創業不懂英語的張復才,從阿里國際站起家,自行研發設計的寬幅家紡面料復合機實現年營業額破億。
70歲仍奮戰在跨境電商第一線的他,被大家親切地稱為外貿界的“褚時健”。同時,數字化外貿也吸引著越來越多正青春的創業者投身其中,90后、廠二代正在崛起,在現場21位外貿人中占比超20%。
5年前,90后小伙合肥昇維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趙運奇,跌跌撞撞闖入新能源這個在當時比較冷門的賽道,太陽能光伏變頻器成為他的出海方向,今年截至9月銷售額已超4500萬美元。接手已創立40年的來利洪食品集團的線上轉型事業時,劉婷選擇了阿里國際站,不僅開拓了越南、西非等新興市場,還開發了曲奇、蛋糕預拌粉、糖果等新品。2022年,來利洪的餅干業務增長20%,通過國際站新開發的糖果業務,增長900%。
這次晉級總決賽的外貿人中,不少人正在帶領中國制造開啟一條外貿高質量出海的新路子。浙江單凡機械有限公司總經理潘肖川,2009年進入制藥機械行業,單凡加工的機器部件可以和德國博世BOSCH機器通用互換,行業無人能及;深圳市碩騰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羅暢,成為深圳眾多電子廠中,今年第一家拿下聯合國訂單的中小型加工廠;與絕大多數同行不同,山東領品機械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張杰all in 線上,他把直播間搬到激光切割機生產線,截至今年6月,已實現出口額3億元;在綠色貿易領域,廣西博白縣凰圖工藝品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黃連將,借助阿里國際站這一“數字化出海口”,讓廣西博白藤編這一非遺技藝“一鍵出海”,遠銷60多個國家和地區。
外貿形勢將“U型”反彈
數字化將成為最確定的增量
“過去一年中國外貿人表現出來的韌性,就是我們對未來有信心的最大底氣。”在“數字外貿真牛獎”總決賽現場,阿里國際站總裁張闊給出了自己的判斷:“增量”將再度成為關鍵詞。明年的外貿形勢會如何?增量具體將來自哪里?張闊總結了他的判斷:
從外貿大環境上看,張闊表示,明年整體外貿形勢將走出一條“U型”反彈的曲線,“U型反彈”不是“V字型直線反彈”,恢復需要時間,但恢復一定會到來。同時,海外市場需求的恢復是可以預期的大概率事件,當前以阿里國際站為代表的一系列跨境電商平臺的主動訪問量、優質商機都在持續攀升,就是一個明確信號。告別“野蠻生長”,新增量將來自行業結構的優化,新能源等機會行業將繼續保持高增長,整體增長穩定的行業仍存在差異化機會,正如服裝、箱包、珠寶這類耐用品會隨著海外旅游出差頻次變高帶來增量空間。
“數字化”成為外貿的關鍵。在張闊看來,外貿數字化仍處于初級階段,數字化外貿將是最確定的增量。疫情后,數字化外貿服務的使用習慣將是不可逆的,這一優勢一定會延續。數字化外貿服務能力的提升,將成為抓住新增量的保障。如今,數字化展會、云工廠、實時直播等能力帶來的商機效果已經得到證明,在跨境物流、交易資金保障方面的數字化服務能力也能幫外貿中小企業將優勢進一步擴大。
記者在現場了解到,幫中小企業在全球市場找到新增量,將是阿里國際站明年的核心任務。當前各地都在組織外貿企業出海“搶訂單”,阿里國際站也將推出100場數字化展會。結合國內外情況看,“隨著國內防疫政策調整,中國消費跟需求的恢復,也會拉動整個中國制造,包括中國創新的這些產能迭代和升級。這部分迭代和升級,同時也會反哺整個出口的迭代和升級。”張闊說。
來源:每日商報 作者:見習記者 王彬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