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3日,余杭區公布實施加快建設杭州城市新中心“十大工程”。其中,“交通暢達工程”作為提升城市能級、打造區域樞紐、強化資源集聚的基礎工程,是支撐余杭區建設城市新中心的關鍵載體,更是提升居民工作生活出行便利性,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的重要抓手。
(資料圖片)
要站上杭州“中心城市”位置,余杭區的交通布局如何跟上“中心級”?余杭區交通運輸局圍繞“打造交通強國建設示范區”總體目標,通過在地鐵軌道交通、干線公路、城市快速路網等方面的建設,進一步匯聚人流物流、優化資源配置,全面拉開全區交通“四梁八柱”的整體框架,勾勒出城市發展新格局。
眼下,六大“交通暢達工程”迎來新進展——預計12月底,文一西路互通和運溪地面路文二西路至復地上城段將順利開通,杭徽高速余杭互通接線改建景觀工程也將精彩亮相;預計春節前,下穿杭徽工程也將建成通車;2023年5月底,良祥路互通和瓶倉互通項目也將相繼完工。快建設,出精品。余杭交通建設者扛起杭州城市新中心“主力軍”的責任與擔當,全速奔跑,躍升“C位”。
“交通暢達工程”之文一西路互通
亮點:快速路直達
文一西路互通位于運溪高架與文一西路交叉處,是運溪高架路在未來科技城板塊重要的配套交通轉換樞紐,往北銜接高鐵西站新城、良渚文化村,往東串聯杭州主城區。眼下,文一西路互通工程C、D匝道現澆橋梁施工完成,橋梁全面貫通,已進入最后掃尾工作。
文一西路互通C、D匝道建成通車后,兩條匝道作為連接未來科技城與良渚街道、余杭街道之間的重要組成部分,將極大提升周邊交通通行能力,也將帶動未來科技城、良渚街道等區域經濟的融合發展。對良渚和余杭街道片區往來未來科技城、杭州城西方向的市民來說,相當于進入了“不間斷”的快速路網模式。甚至周邊市民從余杭區出發,到杭州市區、蕭山機場、火車東站、杭州亞運會主會場等方向,都將實現“快速路直達”。
“余杭要建設‘杭州城市新中心’,就必須要加強區域之間的緊密聯系。”余杭區交通運輸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文一西路互通項目是余杭暢通區域內部聯系和聯結杭州其他城區的必要環節,為余杭暢達交通、建設杭州城市新中心添磚加瓦。
“交通暢達工程”之杭徽高速余杭互通接線改建
亮點:塑造城市新門戶
杭徽高速余杭互通是余杭對外的重要門戶與連接點,是天南海北的人到達余杭后映入眼簾的第一印象。近年來,隨著未來科技城一帶產業迅猛發展,交通流量急劇增加,加上余杭互通自身交通服務能力有限,導致該節點擁堵情況時有發生,對交通道路通行、沿線產業發展等造成不同程度影響,改建杭徽高速余杭互通勢在必行。
2022年初,余杭區交通運輸局順勢啟動杭徽高速余杭入城口周邊整治提升工程。該工程包括接線改建工程(含收費大棚)、景觀工程2個項目。其中,接線改建工程起點位于杭徽高速余杭互通出口處,順接現狀余杭互通,終點與運溪高架路相接,含3條地面道路(荊航街、云聯南路、城南路)、2條連接線(禹恭路、荊余路改建)以及1處互通。
8月,該工程荊航街以南部分道路改建完成以及全新的收費大棚“大鵬鳥”正式亮相,讓不少貨車司機有了新期盼。“以前車輛要通過老的荊余路進行交通轉換,收費站與地方道路之間距離近、路幅窄,道路口稍微停幾輛大車就會堵起來。”貨車司機周師傅告訴筆者,“未來改建完成后,貨車可以經過專用通道禹恭路進入收費站上高速,下行貨車出收費站后右轉進入改建荊余路,收費站與地方道路之間的距離將拉長,車輛通行速度能加快不少。”
該工程整體建成通車后,作為余杭區交通路網的重要節點,將有效緩解余杭互通擁堵狀況,實現高速公路與快速路之間的快速交通轉換。與此同時,杭徽高速余杭互通位于城西科創大走廊幾何中心位置,作為“四城中心”、“綠廊之上”、“鏈接樞紐”、“產業匯聚”的重要區域,這一交通樞紐的升級將助力余杭區進一步提升在杭州“中心城市”的核心地位。
“交通暢達工程”之下穿杭徽
亮點:暢通“杭州中環”
城市交通出行是每個市民密切關注的熱點問題。科學有序推進施工,構建安全、快捷、便利的交通體系,是余杭在建設“杭州城市新中心”道路上的關鍵課題。
近日,冷空氣再度來襲,在“杭州中環”下穿杭徽高速段工程現場,卻是一片“熱氣騰騰”的建設景象。挖掘機轟轟運行、壓路車來回行駛,施工人員齊心演湊著一曲“城市道路建設之歌”,確保工程順利通車。
下穿杭徽項目作為“杭州中環”重要組成部分,是“杭州中環”打通杭徽高速、02省道重要的節點工程。該項目起點接運溪高架余杭落地段,經一段地面道路后以隧道的形式下穿荊余路、杭徽高速、02省道(天目山西路)、蔣家潭河。終點至規劃圣地路交叉口,與“杭州中環”中泰段相接。
“下穿杭徽項目建設難度大、施工時間緊,為如期完成,余杭交通建設者秉持著決戰決勝的信心,忙碌不停,用雙手鋪就通途。”余杭區交通運輸局相關負責人表示,當前,余杭四通八達的交通路網建設,快速帶動了區域間的融合與發展,城市價值不斷提升,一張張建設藍圖變為觸手可及的美好現實。“項目建成后,便利周邊居民交通出行的同時,對余杭區域城市開發和建設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未來更加值得期待。”
“交通暢達工程”之運溪地面路文二西路至復地上城段
亮點:串聯杭州都市圈
2021年8月1日,“杭州中環”運溪高架路正式開通后,余杭區交通運輸局以發奮趕超的精神,全身心投入“杭州中環”運溪地面路(320國道改建項目、104國道改建項目)的建設。運溪地面路文二西路至復地上城段,位于余杭區倉前街道和余杭街道,全長1.4公里,是320國道段的重要組成部分。
文二西路至復地上城段建成后,它將與文二西路、文一西路、余杭塘路等市政道路串聯成網,暢通未來科技城區域骨干路網、方便沿線百姓出行的同時,還將為建設杭州城市新中心提供有力支撐,為推動城西科創大走廊高質量融合發展貢獻余杭力量。“這段路開通后,我上下班經過320國道會通暢許多,能節省不少通勤時間。”家住余杭街道、工作于未來科技城的章先生期待不已,“以后出行越來越方便了。”
“不僅如此,隨著余杭區經濟產業的快速發展,對路網快速對接的需求也不斷增強。待項目整體建成后,將在杭州建設都市可達、全市快聯、多心加密、組團互通的綜合交通網中發揮重要作用,推動余杭區城鄉經濟社會一體化發展,同時加速帶動余杭區以及周邊區縣的經濟產業鏈發展,對建設杭州城市新中心、完善杭州城市路網、串聯杭州都市圈具有重要意義。”余杭區交通運輸局相關負責人表示。
“交通暢達工程”之良祥路互通
亮點:良渚片區新發展
“防撞護欄都檢查一下,看看有沒有問題。”“老張,搭把手,拉一下這根鋼筋。”這兩天,在良祥路互通工程施工現場,作業人員穿梭忙碌著,搶抓工期。良祥路互通項目負責人感嘆:“工人們都很拼,按照時間節點分類推進、高效建設,確保按時建成通車。”
良祥路互通位于運溪高架與規劃良祥路交叉處,工程建設內容主要包括互通橋梁、匝道(含匝道落地段路基工程)以及橋面和公路附屬工程等建設內容。良祥路互通作為運溪高架良渚片區的重要互通,深刻影響著周邊市民的日常通勤。由此,項目推進中一直嚴格按照設計要求、施工方案,力爭高質高量完成,為新一輪城市能級提升提供強大支撐。
“一個城市的中心,需要具備輻射和帶動周邊發展的功能。”余杭區交通運輸局相關負責人介紹,通車后,良渚區域的車輛可通過互通上下運溪高架,快速往來未來科技城及臨平區。“這不僅進一步完善沿線路網結構、提升城市通行能力,還有效帶動良渚片區相關地塊開發以及同未來科技城、臨平區的聯動,從而實現周邊區域交通上的‘內暢外聯’、經濟上的‘協同發展’。”
值得一提的是,為深入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在良祥路互通施工現場,還組建了交通工程功能性黨組織,形成“黨支部+指揮部+項目部”三位一體構架,通過將支部建在項目上,黨旗插在工地上,身份亮在崗位上,推動黨的建設和工程建設雙融雙促。
“交通暢達工程”之瓶倉互通
亮點:高架與高速快速轉換
一個城市的新中心,必然往來通達,方便人才和資源聚集。瓶倉互通位于上連具塘村附近,共設置9條匝道,全長5.29公里,通過互通式立交匝道,服務來往瓶窯鎮、余杭街道、良渚街道以及進出杭長高速車輛,實現與運溪高架、杭長高速、規劃南移104國道、瓶倉大道各交通體系交通量的快速轉換。預計2023年5月底建成通車。
今年11月底,余杭區委主要負責人帶隊檢查項目推進情況時,提出“要提高政治站位、要強化頂層設計、要強化服務保障”等三大要求,對標群眾日益增長的出行需求,加強土地、資金、政策等要素支撐,確保項目早建成、早見效,讓廣大人民群眾早日共享“交通暢達工程”建設成果。
“我們經過聯合交警、城管等多部門的協調討論,最終采取硬化側分帶以及向外修建施工便道等方式,化解居民正常出行與充分施工相矛盾的難題,保證匝道施工有足夠的作業面。”
“我們想著要搶抓工期,順利完成每一個工程節點,讓這段大流量的道路早日通車。”眼下,工人們正在抓緊建設,用汗水和匠心詮釋著余杭交通建設者的初心與擔當。該項目負責人介紹,截至目前,瓶倉互通項目累計完成項目總工程量的67.8%。“瓶倉互通作為運溪高架連接杭長高速的樞紐,不僅能夠實現高架往高速的快速轉換,還能為瓶窯片區居民出行提供更多選擇。”
來源:杭州日報 作者:沈維 胡倩 王黎娜 編輯:鄭海云
關鍵詞: 未來科技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