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善孝為先”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從古時候起,孝老愛親
這一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一直被國人傳揚至今
孝感,中國孝文化之鄉
在這座因東漢董永賣身葬父而得名的城市
孝道之風,沿襲千年
在我們的身邊,總有打動人心的孝子故事
2019中國·孝感孝文化旅游節
沈飛:用二十多年的堅守澆灌著孝德之花
沈飛:男,43歲,他的父親現已81歲高齡,前后中風6次,雙腿癱瘓,嚴重老年癡呆,生活不能自理,20多年來,他給老人喂飯、擦身、曬洗、幫排便。
為了使父親通便,沈飛就從飲食和藥物上入手。每天都做些柔軟易消化的菜。由于父親患有嚴重的老年癡呆,每天最頭痛的是給父親喂藥,老人家總是不吃藥,每次就像哄小孩子一樣,變著花樣“哄著”,才肯吃藥。到現在,也只有沈飛才能“哄得住”老人。晚上他總是和衣而眠,因為他要隨時準備應對突發事件的發生。每天早上到菜場買菜后,還要變著法地做適合父母吃的早點,下班后又急匆匆趕回家做飯。有時,兩個老人都病倒在家,都要靠沈飛一個人照顧。父親經常將大小便排在褲子里、輪椅上,沈飛都不厭其煩地將父親衣褲脫下清洗,然后換上干凈的衣褲。父親床上的床單、被套經常換洗。
淳樸農婦羅秀梅:孝心養得百歲老
羅秀梅:女,72歲,云夢縣下辛店鎮張臺村村民。1965年結婚時,公公已去世5年。她和婆婆一起辛勤勞動掙工分,將年幼的3個弟弟妹妹拉扯大,操持他們成家立業。她開荒種菜,各種時令蔬菜盡早種、搶先熟。還經常購買魚、豬肉和豆制品相搭配做菜。每一次開飯,老人胃口大開吃得津津有味。夏天燒涼茶、熬綠豆湯供老人飲用。由于飲食調和、有規律,老人的氣管炎好了,血壓不高了,感冒咳嗽也很少。老人兩次摔傷,及時治療,精心伺候老人的吃喝、梳洗和大小便,不嫌臟、不怕累。面對老人的嘮叨,總能夠體恤、忍讓,從不把老人的過失放在心上。羅秀梅以老人的長壽為榮,細心照料老人飲食起居。百歲高齡的鄧賢務老人如今五世同堂。
陳想生:安裝監控防母親在家出意外
陳想生:男,54歲,是應城二中的一名數學老師。
二十多年如一日,陳老師毫無怨言悉心照料父母,平時陪吃陪住,住院陪護。母親患有精神抑郁癥,發病期間,精神亢奮,胡言亂語,大小便失禁,他更是通宵達旦,徹夜不眠,精心侍奉。為方便照看母親,特意在母親的房間里安裝了電子攝像頭,綁定在手機上,可以24小時看到母親在家的活動情況,一有意外,及時趕回。父親身患癌癥,他不顧白天上班勞累,晚上趕到醫院陪護,一直堅持到父親去世。母親身患多種疾病每年住院6次,醫藥費自付部分2萬多元和父親去世的安葬費都是他承擔的。母親過早挑食,他每天起早床到街上買回母親喜愛的早點。有時母親想吃稀飯,他就早起,煮好讓母親吃。平時他還為母親洗澡、梳頭、剪頭發,洗衣服、曬被褥,陪母親聊天,收看楚劇、黃梅戲。
梅巧蘭:負債為公婆治病
梅巧蘭,女,36歲,是一名幼兒園老師。2007年,梅巧蘭婚后僅一年,婆婆患肺癌晚期,臥床兩年的時間里,她從飲食上調理,從心理上疏導,激勵婆婆戰勝病魔的信心,使婆婆有效地控制了病情的極速惡化。為了給婆婆治病,花光了家里所有的積蓄還負債三萬元。
婆婆去世后不久,公公突發腦溢血癱瘓在床,生活完全不能自理,她用胃管給公公灌注流食,堅持每天幫公公翻身、擦洗身子、倒屎倒尿,堅持給公公按摩,保持老人的血脈通暢,親自為公公理發、剃胡子、剪指甲。
在她的悉心照料下,癱瘓幾年的公公從來沒有生過褥瘡,并且病情逐漸好轉。在公婆患病期間,為減輕家庭負擔,丈夫外出務工,梅巧蘭既要工作,又要照顧兩個孩子,還要照料患病在床的公婆。
黃遠珍:用樂觀和堅強撐起特殊的家
黃遠珍:女,63歲,1978年,黃遠珍從四川省蓬溪縣遠嫁到孝南區毛陳鎮焦湖社區唐家下灣,和村民唐友發結為夫妻。這是一個特殊的家庭,丈夫唐友發自幼智障且體弱多病,家里還有一個嚴重智障的小叔子和四個小姑子,最小的才6歲。黃遠珍的到來,無疑是給這家人帶來了莫大的希望。一轉眼41年過去了。這些年,小姑子們都出了嫁,自己的三個孩子也長大成人,家里又遭遇了新的變故:頂梁柱公公病逝,婆婆患上老年癡呆癥,已是花甲之年的黃遠珍用她的樂觀和堅強撐起了這個家。83歲的婆婆一個疏忽就會走失,她每次都及時找回。為了照顧家人,她從未出遠門,極少走親戚。在她的影響下,兒子、兒媳和女兒都孝順善良,家人說沒有她這個家就完了,村民說她是一個有情有義的好女人。
雷向東:他忠孝兩全當楷模
雷向東,男,45歲,大悟縣國家稅務總局大悟縣稅務局辦公室副主任。
2014年初,雷向東的父親確診為右腦大面積腦癱、小腦部分嚴重鈣化,還伴有心臟病等嚴重并發癥,病情穩定后轉回家中護理。父親每頓的飲食都是靠胃管用針筒慢慢打進去。為了父親能好受一些,在咨詢過醫生后,雷向東為父親拔掉了胃管,每餐改由自己用小勺一點一點喂食。父親整日臥床,腸胃功能差容易便秘,無法正常排便,他每天都會親自動手,為父親排便。每天為父親擦洗幾次,撲上爽身粉。5年來,他父親身上沒有一塊因長期臥床而出現褥瘡。
黃嫘:她是公婆的小棉襖
34歲的黃嫘是湖南人,工作于孝感市紀委監委。為支持軍人丈夫一腔熱血報效祖國,她來到了孝感;因丈夫工作性質特殊,常年不在家,她扛起了照料家庭的重擔。婆婆患有骨質增生和腰椎間盤突出,她把婆婆接到孝感同住。婆婆發病時坐臥不寧,為了專心照顧婆婆,她忍痛將不到兩歲的女兒送去托幼班。她待婆婆真心實意,婆婆逢人便驕傲地說:“我的兒媳就是我的小閨女、小棉襖!”擔心婆婆太孤單,她又把公公接到孝感,讓兩位老人能相互陪伴。擔心公婆遠離家鄉,難以融入新環境,她主動聯系鄰居,一家家走訪,請鄰居們平時能帶著公婆熟悉環境,參加小區里的老年活動……在她的細心照顧下,公婆過上了三代同堂、享受天倫之樂的晚年生活,日子過得充實、愉快、幸福。
余祥炳:孝心情深一家親
余祥炳:男,是安陸市第八屆政協委員,他的家中兄弟姐妹四人,排行老二,母親程啟紹今年74歲,七八年前檢查出患有高血壓、腦梗塞,為方便照顧父母,他特意在自家附近的府城明珠小區購置了一套房子給父母居住。
2015年5月16日,正值公司的生意旺季,母親突發腦梗塞,陷入昏迷不能說話,他接到消息后直接扔下手中的工作,連夜趕到母親住處,將她送往普愛醫院,因為救治及時,母親終于醒了過來。
母親住院期間,主動承擔了大部分護理事宜給老人喂飯、按摩、擦洗,無不親力親為。母親出院后的第二天,兄弟姐妹都各有困難,他便主動承擔了母親的贍養事宜,此后每年清明節后,他都會送母親去醫院定期住院治療。
他為家鄉出資修路、“六一”兒童節個人捐贈1萬元、號召商會會員捐款共計20余萬元、優先招收貧困戶在公司就業……
李彩霞:孝敬公婆撐起幸福一家
李彩霞:女,38歲,是臨空經濟區閔集小學老師。2014年,她的公公經醫生診斷為惡性淋巴癌,她每天精心呵護像照顧小孩一樣照顧他,從不嫌麻煩,每到吃飯前把圍裙帶上,吃過后再摘下來。
2019年,婆婆又突發腦梗。經過精心護理,不斷治療,婆婆能進行簡短的交流,盡管吐字不清,但李老師每天還是和她話話家常,以寬慰老人,每天不同的食品搭配,一天三餐,定時定量。每天攙扶著婆婆在床上坐一會,這一坐就是十幾分鐘,沒等坐穩就又得躺下去。
多年來,她一邊工作一邊不厭其煩地陪著公婆住院看病、伺候老人的生活。
楚登峰:永葆孝親敬老的初心
楚登峰:男,44歲,是孝感市退役軍人事務局干部,也是一名退伍軍人。
2004年底,他的母親患上了尿毒癥,面對身染重疾的母親,他精心侍奉,挑選最新鮮精良的食物給母親做飯,貸款借錢買了一間適合母親養病的房子。他的母親每周2-3次到孝感市中心醫院進行血液透析治療,他用電動車載過去,做完了再接回來,風雨無阻。母親去世后,他把母親嶄新的未穿過的衣物,隨精準扶貧隊員一起親手送到精準扶貧困難群眾家里、手中。在生活中,他除了對母親盡孝,也去到農村福利院、貧困農戶家中,積極參加“慈善一日捐”,為困難群體伸出援手。2010年,岳母結石,岳父膽囊住院期間,他始終不離不棄,守侯在病床前,盡到一個做女婿的孝心,直到病好出院為止。生活中,他盡心盡力幫他們處理家務。
敲鑼打鼓送孝子匾牌
人人都是父母生
天高地厚養育恩
行孝立德是根本
孝子故事伴我行
……
孝感十大孝子
他們用真情贏得群眾贊譽
用堅守傳承孝道家風
今天,請將掌聲給他們~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