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性疼痛是怎么回事?
放射性疼痛是一種可以發生在全身任何部位的疼痛,最常見的原因是肋間神經痛及頸椎的一些疾病如落枕、頸部僵硬、頸部酸痛等引起的。
神經干、神經根或中樞神經病變受刺激時,疼痛不僅僅只發生于刺激的局部,且可擴展到受累感覺神經的支配區,稱為放射性疼痛。
放射性疼痛呈放射性傳導,而且傳導性的疼痛會從肢體的近心端(即靠近心臟側)向遠心端放散,猶如身體串過電流的感覺。神經根型頸椎病導致的上肢疼痛、腰椎間盤突出半坐骨神經痛中下肢的疼痛都是典型的放射性疼痛。出現此類疼痛意味著患者的神經根出現了病變,需要及時就診。微創神經介入鎮痛術則能非常好的解決這類疼痛。
放射性疼痛,需要先做相關疼痛部位的體格檢查,查找引起放射性疼痛的病因,明確病因后再做治療。在原發性疾病被治愈后,不僅原發器官的疼痛會消失,放射性疼痛發生的地方的疼痛也會消失。
放射性疼痛怎么治療?
放射性疼痛應積極治療原發疾病,多因神經牽涉所導致,神經支配區域出現疼痛或感覺異常,多見于心臟疾病,表現為心前區疼痛,向左側肩背部放射,或向下頜部放射,應該及時給予硝酸酯類的藥物,要監控血壓和心率的變化。
而對于膽囊炎、膽囊結石所導致的右側肩背部牽涉性的疼痛,輕度的病人可以通過保守的治療方法,選擇廣譜頭孢菌素靜脈輸入,監測內環境指標的變化。而反復發作的膽囊炎、膽囊結石,容易并發化膿性膽囊炎,及出現腹膜炎,應該及時的選擇手術治療,可以選擇傳統的開放手術,或腹腔鏡下手術將膽囊切除,在術后也應該繼續抗感染,營養支持等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