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這位中國最早的大詩人,有些人只知道每年五月初五這天為記念屈原,要吃棕子,可屈原究竟是為什么而死的呢?
我用白話與你嘮嘮。
屈原出生在楚國的一個貴族家庭。起初補佐過懷王,還干過司徙,三閭大夫。
(資料圖)
屈原這個人學識老個淵博了,是一個各符其實的大才子。
他在當時就主張彰明法度,聯合東邊的齊國,西抗強秦。
可是沒遇上好人啊,一些貴族極力反對,啥人能受得了小人不斷的讒言,就是說沒影的壞話,被罷官革職,還流放了。
你想想一心一意的為國為民救國救民也是想富國強民的人,受到這等折磨?叫誰誰也受不了啊?!
有一個常年在汨羅江打漁的漁民,起初經常在泊羅江邊看見一人時而仰天長嘆,時而吟唱著傷心的詩歌。
后來人們都知道了屈原的身世,就都問屈原?
你不是楚國的大夫嗎?怎么混到如此地步了?
屈原說那意思是,朝庭里的人都是昏濁的,就我一個清官,他們一天昏天酒地的,就我一個人沒喝是清醒的,所以就這個下場。
漁夫感到不以為然,就是沒整明白?說屈原,既然人家大多數人都這么干?你不隨大流?還自命清高裝啥呀?
問題是屈原他不是那種人啊,與那種人同流合污也不是屈原的性格呀。
還是屈原不愿意隨波逐流的活著,再加上秦國攻占了楚國都城,心恢意冷,于是在公元前278年的五月初五那天抱著一塊大石頭投江自殺了。
當大家得到這個消息后,都主動跑來救屈原。
可是一片汪洋中怎見屈原的影子?
大伙在江上撈了半天也沒找到屈原的尸體。
最難受的還是漁夫,他怕水底的魚吃到屈原的身體,就拿出竹筒子把裝在里面的江米倒入了江中,他是希望江中的魚兒吃到江米,別傷害屈原的尸體。
以后每年五月初五這一天,當地的百姓都會劃著船,把竹筒子里的米投到江中來祭祀他。
后來人們把米改成了棕子,小船改成了賽龍舟。
你知道嗎?
1953年世界和平理亊會決定把屈原作為世界四大名人之一進行記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