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慢性酒精中毒?
慢性酒精中毒指由于長期過量飲酒導致的中樞神經系統及其他重要臟器損害,如心血管損傷、肝臟損傷、腎臟疾病和慢性胃炎、胃潰瘍等。
慢性酒精中毒發病率呈逐年升高趨勢。
慢性酒精中毒是由遺傳、身體狀況、心理、環境和社會等諸多因素造成的。
慢性酒精中毒可引起精神和軀體障礙。表現為欣快多言、社會抑制力減弱或喪失,近記憶障礙、震顫、譫妄、幻覺、妄想癥、昏睡、昏迷等。
慢性酒精中毒者應采取戒酒、補充營養等措施,對癥治療并發癥。
長期飲酒可導致中毒性腦、周圍神經、肝、心肌等病變以及營養不良。
預后與疾病的程度和治療早晚有關。早期發現、早期治療預后較好。
急性酒精中毒臨床表現
急性酒精中毒后根據其表現,臨床上分為三期:
1.興奮期
飲入一定量酒后,患者開始極度興奮,情緒奔放、健談高歌、言語幼稚、有時粗魯無禮、情緒極端不穩定,時悲時喜,面色則表現為蒼白或潮紅,眼結膜充血;
2.共濟失調期
表現為步履蹣跚、動作笨拙、語無倫次、言語不清;
3.昏睡期
不分場合、時間、地點,患者進入昏睡狀態,皮膚濕冷,呼吸緩慢,喚不醒;昏睡過程中可出現嘔吐,如現場無人照顧,很可能出現誤吸;此時如對患者進行體格檢查會發現血壓下降、呼吸衰竭,重者瞳孔散大、抽搐、休克甚至昏迷,如未進行及時搶救可能導致患者死亡。[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