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記》第七回《八卦爐中逃大圣,五行山下定心猿》中,如來佛祖奉玉帝旨意前往擒捉妖猴。
(資料圖)
他帶著阿儺、迦葉二尊者相離了雷音,徑至靈霄門外,遺散圍著孫悟空纏斗的三十六員雷將,說:“教雷將停息干戈,放開營所,叫那大圣出來,等我問他有何法力。”
眾將退下,孫悟空見了如來,怒氣昂昂,厲聲高叫道:“你是那方善士,敢來止住刀兵問我?”如來大笑道:“我是西方極樂世界釋迦牟尼尊者,南無阿彌陀佛。”——即在《西游記》中,如來就是釋迦牟尼。
實際上,在佛教中,如來通常指的就是釋迦牟尼。
這里涉及兩個問題:
一、釋迦牟尼是什么意思;
二、如來又是什么意思。
“釋迦”是兩千多年前生活在如今尼泊爾南部一個部落的名字。
有人會說,這個部落就是怪,怎么會給自己的部落起個“釋迦”這樣無聊的名字。
“釋迦”是漢文音譯,在人家釋迦人的語言里,是個很威武的名字,包含著“無所不能”、“勇猛無雙”的意思。
所以,一點也不無聊。
“牟尼”則是釋迦人對出家修行獲得重大成就的人的尊稱,是圣者的意思。
那么,“釋迦牟尼”,指的就是“釋迦人中之圣者”的意思。
由此可見,“釋迦牟尼”根本就不是一個人名。
但是,類比一下,如果有人說“中國儒家中之圣人”,大家一定會想到,那是指孔子。
“中國儒家中的圣人”可以有很多,但最有名的就是孔子;則“中國儒家中之圣人”已經和孔子劃等號了。
同理,“釋迦人中之圣者”可以有很多,但最有名的是喬達摩·悉達多;則“釋迦人中之圣者”就可以和喬達摩·悉達多劃等號了。
l
關于這個喬達摩·悉達多的傳說有很多,真真假假,這里不展開說了,但有一點,應該是毫無疑問的——他佛教的創始人!
注意,“佛”,在印度梵語里又稱“如來”,音為Tathāgata,前面的tathā是意為“這樣”、“如此”,gata意為“來去”,組合在一起,就是“來去都一個樣”,意指永恒不變。
在《金剛經》里,喬達摩·悉達多給“如來”下過一個注解:“無所從來,亦無所去,故名如來。”
看,和文字游戲里的繞口令一樣,是說來也不是來,去也不是去,無所來,無所去,無喜也無憂,無生也無死,一切都是輪回,輪回也是一切,無所動,也無所靜,動就是靜,靜就是動,生就是死,死就是生。
怎么樣?夠玄妙吧?
說了這么多,您應該明白“佛”就是“如來”,“如來”就是“佛”了吧?
那么,好了,佛教傳入中國以后,中國人喜歡追本溯源,凡事要探個究竟(這是個極好的優點和習慣),佛教徒總是會想,佛教是個好東西,這么個好東西是怎么來的捏?誰創造的呀?
一來二去,知道了佛教的創始人是釋迦牟尼,那么,是創始人,又是死于兩千多年前的創始人,是不是尊稱他為“祖”?“祖師爺”的“祖”?
當然沒問題。
那么,他的“祖”,是什么“祖”呢?
佛教之祖唄!
得,“佛祖”的稱呼就這么來了。
則在中國人的稱呼里,“佛祖”就是指釋迦牟尼了。
前面說了,“佛”就是“如來”,“如來”就是“佛”的意思,但這里要以“祖”來尊稱釋迦牟尼,這么著,“如來佛祖”就成了的釋迦牟尼尊稱啦。
不過,隨著道教、佛教進入了中國神話世界,即“如來佛祖”就身不由己了,在他那個釋迦世界里的小神話,什么右脅誕生啦、木槍刺腳啦,以身飼虎啦,割肉喂鷹啦,都是小兒科。
在中國神話系統里,如來佛祖身雖居地西天,卻縱橫三千大千世界,不處不在,又不處在,既無所住,又無所不住,既在心中,又不在心中,既俱足色身,又不俱足色身,色亦空,空亦色,當真法力無邊。
而且,這如來佛祖再也不是那個與孔子同時代的釋迦部落的修行者了,我們看《西游記》里,玉皇大帝已經修行了2億年,如來佛祖更久,他自稱現身成佛已經有八千次,簡直是無窮無盡,沒有時間的概念,沒有空間的存在,太偉大了!
也可以這么說,在佛教的經典教義里,如來就是釋迦牟尼;但在中國神話世界里,如來不是釋迦牟尼,是中國人自己創造出來的無所不能的至尊之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