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資料圖)
《水滸傳》前段曾精彩地描寫了梁山泊宋江108將轟轟烈烈的起義故事,實際上真實歷史上的宋江起義并非書中所說。同時,宋江起義也根本不能與朝廷出動數十萬大軍,國防部長童貫親自帶隊花費一年多平定的方臘相比。其實,宋江一伙不過是一群由36個頭目組成的類似民國土匪的毛賊而已。而且,宋江屬于流竄作業的團伙。
自宣和元年,即1119年起事后,史載“宋江嘯聚亡命,剽掠山東,一路州縣大震。”此外,宋江一伙在流竄作案兩年期間,又先后敗給梁圓,王師心等人,最后被張叔夜于宣和三年收編。可能被收編后的待遇不好,宋江趁著宋廷主力圍剿南方方臘起義的空檔,于當年再反。誰知,這次卻遇上了征滅方臘回來的西北大將折可存,隨即被折可存順手平定。
宋江的事跡隆重被正史記載的是《張叔夜傳》
“宣和三年二月……淮南盜賊宋江等犯淮陽軍,遣將討捕;又犯京東,江北,入楚、海州界,命知州張叔夜詔討之。”
“宋江起河朔,轉略十郡,官軍莫敢嬰其鋒。 聲言將至,叔夜使間者覘所向,喊徑趨海瀕,劫鉅舟十余,載鹵獲。于是慕死士得千人,設伏近城,而出輕兵距海,誘之戰。先匿壯卒海旁,伺兵合,舉火焚其舟。賊聞之,皆無斗志,伏兵乘之,擒其副將,江乃降。”
當然,史料中所記載“官軍莫敢嬰其鋒”的原因,一者是因為宋江一伙空間跨度太大,廣袤的齊魏大地除了大面積的平原外,還有一定規模的泰沂山脈。他們完全可以順利則掠奪,不利則退守山林。二則宋軍此時的主力都用于鎮壓宣和二年,即1120年起義的方臘,無暇顧及宋江。至于后來被擒獲,可能是因為宋江等人的流竄作業手段太殘忍,惹起了宋廷的關注。后來在靖康之難中被俘且痛罵金帥完顏宗翰的宋朝官吏李若水曾寫了一首詩記載了宋江一伙手段的殘忍。
“去年宋江起山東,白晝橫戈犯城郭。殺人紛紛翦草如,九重聞之慘不樂。大書黃紙飛敕來,三十六人同拜爵。獰卒肥黲意氣驕,士女駢觀猶駭愕。”
大意是說宋江等三十六人被詔安后,站在城頭觀看他們魚貫進城的百姓們,看著他們的感覺就像美國人瞅著本拉登基地組織入駐華盛頓一樣。
再者,梁山泊號稱八百里,此言非虛!它的成型原因還是五代時開封的朱溫為抵擋太原李存勖的兵鋒,導致的人為決口所致。因為梁山附近地勢地洼,黃河決口后隨即奔來,將此地的大小湖泊盡數囊括。而且,它的名字在古代就被稱為巨野澤。同時,北宋的賦稅多來自南方,為了漕運方便,宋廷充分利用了這個橫亙數百里的梁山泊作為南北漕運的中樞一部分。所以,如果宋江占據梁山泊,又發展到了水滸傳中的規模,距離梁山泊不足200公里的宋廷也不會答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