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九歲的沈陽市民林強,同時做著三份工作,白天他是網約車司機,到了晚上他又化身外賣小哥,平日里要是工作不忙的時候還會去兼職推銷衛浴的工作。
而且在采訪中他表示這三份工作他做得十分開心,還感謝國家的好政策。這是人民日報最近的報道的新聞,此新聞一出很多人也都立刻讀出了新聞潛藏的含義。
這是要開始鼓勵人們打三份工了啊,可是現在工作就已經很累了,還進行這樣的鼓動可見我們的苦日子已經來了。
就業形勢嚴峻
人民日報的新聞不是空穴來風的,現在我們的社會就業形勢已經十分嚴峻了,所以才會有這樣的新聞出現。
眾所周知,我國是一個人口大國,勞動資源也是最豐富的,但是就業的問題也是長期的,但是現在市場的需求明顯是供過于求,所以要解決這個問題也是需要時間的,而且任務很重。
現在社會的主要矛盾就集中在就業難和招工難這兩點,而且受到三年疫情的影響,很多企業的經濟受到嚴重的損失,所以現在企業的崗位需求也不多。
再有一點高校的畢業生人數還在持續增加,預計將要達到1158萬人,這創下了歷史新高,但是現在的市場并沒有這么大的需求量,所以才導致很多大學生畢了業卻沒有工作機會。
現在大學生的就業率才只有百分之14點83,這樣的數據可以說是非常慘烈的了,也就是說4000個大學生里面,可能也就只有幾百人找到了工作。
另外來說,現在社會的人口老齡化也在不斷加劇,這也就導致了市場涌現了一批大齡的勞動人員,但是這些人員不能很好的滿足市場需求,但是又沒有新的勞動力,就會面臨困境。
現在疫情雖然已經過去很久了,但是帶給這個世界的傷害還需要時間來恢復元氣,現在大環境都不好,經濟需要一定的時間恢復,未來將會從旅游業、餐飲業等一系列的行業來帶動經濟的發展。
就業的問題也許會在經濟復蘇以后逐漸增大需求量,但是現在長遠的來看還是有一個過程的才能恢復招聘。
北、上、廣、深求職難度更大
現在的很多年輕人,在本地看不到就業的希望,就都想著尋求到大城市打工的機會,畢竟大城市機會多嘛,但是殊不知像北、上、廣、深,這樣的大城市求職難度更大,競爭更激烈,就業率更低。
所以說現在的市場就業環境不好,而且競爭十分激烈,崗位都是一個蘿卜一個坑的,誰都不能保證這個坑你就能占上,因為優秀的人大有人在。
現在更多的學生經歷過疫情以后,對于更穩妥的工作有了期待,更會選擇公務員這樣的事業單位為求職目標。
所以紛紛加入到了考公、考研的行列當中,從而使得競爭變得更加激烈,上岸的人也是少之又少。
而且大城市是工資高,但是相對的花銷也就高了起來,租房、吃飯、還有日常的購物開銷等等都需要用錢。
還有一點就是,很多人在外地工作多年更是希望能在當地買房,但是這些城市的房價高到離譜,以普通員工的月薪,工作一輩子都買不了房,這樣的窘境是很多外地人都會面臨的。
物價上漲嚴重、裁員降薪的問題嚴重
這次疫情以后,很多人明顯的感覺到了物價的上漲,不管是米面糧油還是蔬菜、水果、雞蛋等一系列食品還有生活用品都漲價了,就連大家熟悉的麥當勞都漲價了。
這一系列的漲價問題實際上都是受到疫情的影響,物價的不斷上漲但是人們的工資卻沒有上漲,部分人員還有了變化。
一些企業在疫情之后因為經營不下去或是節省成本等原因開始了大規模的裁員,還有一些網友表示他們公司剛剛經歷了降薪。
而且現在的社會明顯能感覺到人們的消費能力變差了,因為大家口袋里都沒有什么錢,畢竟掙錢已經很難了就不會想著花錢了。
目前想要解決這些問題就是因為人們的消費信心變低了,只要錢能流動起來就會好一點了。
現在就業的情況還是很艱難的,想要好轉還是要等到經濟復蘇,所以說現在的大家不要輕易的離職,以防離職后找不到合適的工作,畢竟在家待業的日子可不好過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