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職業道德教育的必要性
教育活動蘊含的道德特性要求從事該職業的教師必須具有良好的師德素養;
(資料圖片)
教師勞動的社會性、集體性和長期性特點要求教師加強師德素養;
當代教育的網絡化、全民化和終身化新理念的出現要求教師加強師德教育;
當前師德失范與淪喪現象的大量出現要求加強教師的師德建設。
教師職業道德的途徑
通過師范院校新生入學教育課強化教師的專業思想;
在高校教師教育課程中增設必修性質的師德教育課程;
在大學思想政治課的教育教學中滲透師德教育;
在教育實習中增加師德教育內容;
在工作職場中踐行和內化師德規范;
通過拜師學習提升師德境界;
加強自我修養以完善師德境界。
教師職業道德教育的方法
說理疏導法。
這是教師職業道德教育的一種基本方法,具體包括講授、報告、談話、討論、辯論、閱讀書籍報刊等形式。這種方法應遵循的原則是:
①要以理服人;
②要講究針對性,根據教師的道德情況,針對不同類型、層次,因人而異地進行說理引導;
③要尊重教師的人格,要把教育對象放在平等的位置上,發揚民主,以平等的態度進行雙向交流;
④要講究說理引導的藝術,運用生動、具體的語言去說理,要把教師道德講得深入淺出,富有感染力和說服力。
榜樣教育法。
用模范人物和先進典型事跡對教師進行道德品質教育,這是一種實際、生動、形象的教育方法。要注意以下3個方面:
①為教室樹立的榜樣應當是一個多種模式的榜樣群,不僅包括古今中外教育界的典范人物及其職業道德,還包括實踐中的典型事例;
②為教師樹立的榜樣應當有可接受性,除了提供全國的先進典型,還要提供本地區、本單位的榜樣;
③為教師樹立的榜樣必須注重真實性,不要人為拔高和神化,應當讓人們看到他們確實有高尚的道德行為,說起來服氣,學起來愿意。
對比教育法。
即把各種不同事物的特點、屬性進行比較,分清是非、把握事物本質,一般可以采用“縱比”和“橫比”。
①縱比:把過去的教師道德和現在的教師道德加以比較,從中看出變化和發展規律,端正對現實的認識。
②橫比:把同類的兩個事物加以比較,從中引出正確的認識。
個別教育法。
針對教師道德品質的差異性,用交心談心的方法去解決教師道德問題的一種方法。應當注意以下3個方面:
①要正視道德問題的特殊性,注意因材施教,盡量扶植教師個性中的積極因素,抑制消極因素,塑造優良道德品質;
②要分析道德問題的特殊性,一把鑰匙開一把鎖;
③要注意進行職業道德個別教育的藝術性。
實踐鍛煉法。
在教育者的指導下,通過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的實踐活動,培養教師的優良品德和行為習慣。教師職業道德教育不能局限于給教師傳授道德知識,必須引導他們參加實踐鍛煉,原因如下:
①實踐是教師樹立科學的道德觀,沿著正確方向成長的必由之路;
②從教育者那里獲得的教師職業道德的理論知識,只有通過教師親身實踐的體驗。才能轉化為理性認識,逐步轉化為處理問題的立場、觀點和方法。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