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昌族在飲食方面有哪些特點?
阿昌族飲食以大米為主食,輔以面食,嗜食酸筍、酸菜等食物,也喜食火燒豬肉。戶臘撒的“過手米線”、梁河的黃花粑粑及生片石姜等是較有特色的民族風味食品。阿昌族喜歡飲酒,多數人家自釀米酒。已婚婦女大多喜歡嚼檳榔,閑暇時,大家互傳檳榔,以牙齒染成黑色為美。
阿昌族服飾是什么樣的?
阿昌族服飾別具風格,各地稍有差別。傳統上,阿昌族男子一般穿藍色、白色或黑色的對襟上衣,黑色長褲。臘撒地區的成年男子也有穿左襟上衣的。戶撒阿昌族男性青壯年喜歡包白色包頭,梁河的男性青壯年則喜歡包黑色包頭。婦女的服飾因地而異。戶撒阿昌族女性的服飾,已婚和未婚的沒有區別,均與附近傣族的很相似。臘撒、梁河兩地婦女上衣均為長袖圓擺對襟衣,下著筒裙,也配戴銀項圈、銀手鐲等飾物。兩地已婚婦女包頭制作款式略有差別,梁河婦女的包頭約有33公分高,而臘撒婦女是帶圓盤黑包頭。少女的傳統服飾是淺色對襟上衣,下著深色褲子。腰系繡花圍裙,發辮挽于頭頂,發辮上插花。改革開放以來,一些阿昌族婦女買來布和花邊來縫制圍腰,取代耗工費時的機織圍腰。其著裝正走向簡化,褲子代替了筒裙,還改良了包頭布。許多年輕人均改穿漢裝和傣裝,只有頭部裝飾還保留一些民族特色,但在節日和接待客人時,仍要穿上民族盛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