殺青是古代工藝中的哪一道工序 劇組殺青是什么意思啊?
“殺青”是古代造紙制竹簡以及制茶工藝的一道工序。
1、古代造紙制竹簡工序之一
殺青是古代造紙方法得其中一道工序,據《天工開物·殺青》記載如下:
凡造竹紙,事出南方,而閩省獨專其盛。當筍生之后,看視山窩深淺,其竹以將生枝葉者為上料。節屆芒種,則登山砍伐。截斷五七尺長,就于本山開塘一口,注水其中漂浸。
恐塘水有涸時,則用竹枧①通引,不斷瀑流注入。浸至百日之外,加功槌洗,洗去粗殼與青皮(是名殺青)。其中竹穰(ráng)形同苧麻樣,用上好石灰化汁涂漿,入楻(huáng)桶②下煮,火以八日八夜為率。
白話翻譯:
竹紙是南方制造的,其中以福建省為最多。當竹筍生出以后,到山窩里觀察竹林長勢,將要生枝葉的嫩竹是造紙的上等材料。每年到芒種節令,便可上山砍竹。把嫩竹截成五到七尺一段,就地開一口山塘,灌水漂浸。
為了避免塘水干涸,用竹制導管引水滾滾流入。浸到一百天開外,把竹子取出再用木棒敲打,最后洗掉粗殼與青皮(這一步驟就叫做“殺青”)。這時候的竹穰就像苧麻一樣,再用優質石灰調成乳液拌和,放入楻桶里煮上八天八夜。
2、古代制茶工序之一
殺青,是綠茶、黃茶、黑茶、烏龍茶、普洱茶、部分紅茶等的初制工序之一。主要是通過高溫破壞和鈍化鮮葉中的氧化酶活性,抑制鮮葉中的茶多酚等的酶促氧化,蒸發鮮葉部分水分,使茶葉變軟,便于揉捻成形,同時散發青臭味,促進良好香氣的形成。
殺青一般掌握“高溫殺青、先高后低;老葉嫩殺、嫩葉老殺;拋悶結合、多拋少悶”等原則。普洱茶殺青是為了減緩其發酵速度并增加其柔軟度以利揉捻,以及去除青味,滇青茶殺青溫度依鮮葉實際情形來判斷溫度與時間,通常鍋內壁溫度180度左右,鍋外溫度較高,而其他茶類殺青目的在于利用高溫停止酵類酶繼續作用。
擴展資料
古代殺青造紙技術起源于先秦,人們在竹簡上寫字,但是竹簡表面是油質的,不容易刻字,而且容易被蟲蛀,所以就想出一個辦法,就是把竹簡放到火上烤,這道工序就叫“殺青”或“汗青”。
后來到了秦代,人們用毛筆在竹青上寫字,就免了刀刻這道工序,所以定稿的時候只需要削掉竹青,在竹白上寫字就行了這一道手續也叫“殺青”。殺青就意味著定稿。
現在人們也常用殺青指一部電影拍攝完成,比如:“一路轉戰甘肅、北京,艱苦拍攝了兩個多月的《天下無賊》,昨天傍晚終于殺青”。
劇組殺青是什么意思啊?
劇組殺青一詞是指拍攝工作完成,戲拍完了,最后一幕拍攝的片段又稱“殺青戲”。在有些地方,拍完殺青戲后會由工作人員或制作人向演員及導演等人獻花,以感謝拍攝期間的辛勞。拍攝完成之后即進入后制階段。
關鍵詞: 殺青是古代工藝中的哪一道工序 茶葉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