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給廣大市民和各地游客帶來沉浸式、互動性的非遺體驗,商丘市文化館和商丘博物館聯合打造商丘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館,并于5月18日世界博物館日當天正式開館迎客。
木蘭傳說、麒麟舞、四平調、火神臺廟會……“來打卡吧,商丘非遺在這里!”走進位于商丘博物館二樓的商丘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館,首先映入眼簾的就是貼滿墻面的各種熟悉的非遺項目的名字和這句熱情的邀請。
麒麟舞道具。
多年來,在各級文旅主管部門的共同努力下,我市非遺事業蓬勃發展。我市現有非遺國家級名錄4項、省級名錄58項、市級名錄296項、縣級名錄641項。商丘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館內以實物加圖片的形式集中展示了涵蓋國家級、省級、市級、縣(區)級80余個非遺項目的千余件展品。麒麟舞、面塑、泥塑、老紡車、剪紙、宋繡等眾多的非遺項目巧妙地融入非遺館的主體空間,充分展現了商丘非遺的獨特魅力。
柘城李秀山泥塑是河南省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傳承人李秀山的兒子李亞偉專程出席開館活動并為參觀者進行講解。他高興地說:“泥塑是一項非常傳統的技藝,創作的也多是一些非常接地氣的民間人物形象,我們的泥塑作品能在這里進行展示,我真是感覺非常振奮,也增強了我繼續把這項技藝傳承下去的信心。”
面塑作品“張巡血戰睢陽”。
“市文化館這次征集了我的‘張巡血戰睢陽’‘關公像’‘誓言’等10件作品在商丘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館展出,真的是讓我受寵若驚。作為一名民間手工藝人,感覺到國家越來越重視非遺這項文化事業,通過這種集中展示,讓更多人了解各地豐富多彩的非遺項目。”5月18日,商丘非遺面塑的傳承人李文高興地說。
當天,來自新疆的游客侯岳鐘夫婦在參觀后贊不絕口,他說:“商丘是一座文化底蘊豐厚的城市,環境好,人也非常熱情。這次來商丘探望老朋友,她第一站就帶我們夫妻倆參觀商丘博物館,正巧遇上商丘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館開館,讓我們近距離感受一下商丘豐富多彩的非遺項目,這次旅行真是非常難忘。”
虎頭鞋和虎頭帽。
商丘市文化館館長、商丘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主任王綱在接受采訪時表示:“商丘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館的開館,既是我市非遺保護工作的成果展示,也是推動非遺保護傳承‘見人見物見生活’的最新探索和生動實踐,必將成為弘揚商丘傳統文化、展示人文發展成就、體現歷史文化底蘊、講好商丘故事的又一重要窗口,提供了非遺保護的‘商丘樣板’。”
來源:商丘日報
記者 李 巖
關鍵詞: 商丘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