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家具鑒定
包漿:
一般在使用者的手經常撫摸的位置,會出現自然形成的包漿。新仿的包漿要么不自然,要么在不常撫摸的地方也做出來了。
腿腳痕跡:
注意是否有褪色和受潮、水浸的跡象。尤其在南方潮濕地區,家具一般直接擺放在泥地上,時間長了家具腿腳就會出現這種情況。
底板和抽屜板:
比如古典桌子和悶戶柜等,底板和抽屜板就有一股新仿所達不到的舊氣。老貨也有涂啞光黑漆的,但絕對沒有火氣。再則看抽屜側板,在側面應該有倒角線,以免傷手。還有一點很重要,那就是看明榫,過去的榫眼都是方的,鎖住榫頭的是梢子。如果看到榫眼兩頭圓的,就說明是機器加工的,肯定是新仿的。
木紋:
有些家具表面會出現高低不平的木紋,但要看仔細了,是否用鋼絲刷硬擦出來的,是否與原有的木紋對得起來。新仿的那種硬擦的木紋總有一種不自然的感覺。
翻修痕跡:
老家具中有一些布面的椅子,在翻新后,原有的椅圈會留下密密麻麻的釘眼,這種椅子就是老的。有些藤面椅子,原來的藤面爛掉了,會留下穿藤的眼子,翻過來也可以看到。
銅活件:
老家具的銅活件如果是原配的,應該被手摩挲了幾十年甚至幾百年。銅活件包括面頁、合頁、鉸鏈、拉手、包角、鑲條、鎖面等,有些材質較好的家具還會選用白銅打造,時間長了會泛出幽幽的銀光,令人遐思。有些銅活件上會鏨出各種圖案,有動物、花卉、吉祥字符等,工藝之精,是今天的銅匠很難仿得像的。有些民間意趣非常濃厚的圖案上,還可以分辨出地域風情和時代風尚,從而獲得珍貴的人文資訊。還有些銅活件時間太久,雖然沒有包漿,卻會留下銹蝕的痕跡,泛出點點綠銹,或者表面上像腐蝕版畫的板子那樣高低不平,這些都是鑒別老家具真偽的關鍵之一。
雕刻:
從風格和雕刻水平上考察。過去家具制作時在工時上放得比較寬,工匠的心態也相當平靜,精雕細刻,圓潤自然。而如今新仿的家具,為了降低成本,往往趕時間,在雕刻上就會露馬腳,在中式家具中,圓不夠順暢,方不夠堅挺,西洋家具的邊框花飾還會出現偷工減料的情況。
古典家具收藏注意點
首先,古典家具收藏不能一味注重材質和年代,一些藝術品位高,做工精良的家具也值得收藏。當今人們對家具價值有一個很大的誤區,認為它的價值取決于木料,現在許多收藏家認定只要是黃花梨、紫檀的家具就升值,不管多貴也可以買,這就是典型的“唯材質論”。
還有一種觀點認為,家具越老越好,年代久遠的家具更具收藏價值。這兩種觀點都是不可取的,評判古典家具應該是全方位的,應從珍稀性、材質、藝術性、認知度、保持性等多方面去評判古典家具的價值。
其次,選購古典家具時要注意品評,走馬觀花買東西特別容易上當。胡德生提醒購買者,一定要在業內人士的陪同下購買古典家具。“現在基本上可以這樣說,各大商場是沒有老東西了,大部分人所見到的古典家具都是仿古家具。當然仿古家具也屬于古典家具,同樣具有一定的收藏、欣賞和使用價值。”
第三,就是一味研究書本知識不行,想收藏古典家具一定要多去市場上轉轉,多看多比較才能做出正確的判斷。
國家級古家具專家、故宮博物院研究員、北京市文保文物鑒定中心鑒定專家胡德生提示您:明代家具和明式家具是有區別的,明代家具和明式家具是兩個概念,不應混為一談。他說,明代家具顧名思義就是明代生產的家具,而明式家具是明代生產的優秀精品家具,具有很突出的特點,能集中表現明代家具的優秀風格。具有一個年代突出特點的家具才是收藏的佳品。
胡德生提醒說,初涉古典家具收藏的朋友一定要多了解基本知識,同時要根據自己的財力,綜合考慮藏品的文化價值和藝術價值,不能盲目去收藏。
如何選購古典家具是一個很專業的問題,那一般藏友怎樣才能挑選到質量上乘的古典家具呢?胡德生給提供了一種簡潔、實用的“三步法”,即5米之外宏觀觀察;3米之外看造型風格;1米之內觀察材質紋飾,經得起“三步法”推敲的東西可以收藏。
具體來講,胡德生以一件紫檀雕龍畫案為例:站在5米之外遠看,這件家具會讓你眼前一亮,吸引你的目光。為什么?因為它線條流暢,整個造型舒服,加上雕龍的造型、搭配協調靚麗,整體使這件紫檀雕龍畫案變得端莊大氣。這叫“5米之外看宏觀”。這時,你再走近些“3米之內看造型”,靜觀3分鐘,3分鐘后千萬別沖動購買,一定要多看多比。最關鍵的一步是冷靜地走近1米之內看材質:仔細觀看圖案線條是否流暢、材質是否真實、做工是否精細、雕工是否精美、拋光是否到位。
需要特別強調的是,除了要注意古典家具的外形、顏色、線條,更要留心觀察木紋,觀察是否用蠟拋光打磨,如果漆罩得特別厚顏色又特別亮的話,那就特別值得懷疑,可能動過手腳。過了這三關,藏友基本可放心把紅木家具買回家了。
作為我國古典家具中的精華,明清家具以其做工精細、文化底蘊十足、升值空間巨大而自然成為收藏家們四處收集的寶貝。然而,古代家具與其他門類的文物一樣,也有作假現象,且作偽的手法越來越高明。古代家具的作偽,已成為每個家具收藏、愛好及研究者無法回避的棘手問題。其實,古典家具看似真偽難辨,其實只要作假,好多地方都會露出馬腳。
識別柴木老家具:柴木老家具的作偽,主要有兩個方法:制造使用痕跡和用古家具的零件拼湊。
制造使用痕跡:在新做好的家具上潑上淘米水和茶葉水,然后擱在室外的泥土地上,任它日曬雨淋,兩三個月里反復幾次后,木紋會自然開裂,油漆龜裂剝落,原木色澤發暗,顯出一種歷經風雨的舊氣,仿佛幾十年上百年的時間就濃縮在里面了,很能騙過外行。真品的水漬痕一般不超過一寸,作偽的往往會超出許多。
對一些使用頻率比較高的家具,如桌子、箱柜,作偽者通常在表面用鋼絲球擦出痕跡,上漆后再用茶杯燙出印跡,用刀劃幾道印子,看上去真像用了幾十年一樣。
為了做出包漿,有些作偽者常用漆蠟色作假,甚至使用皮鞋油。而自然形成的包漿,摸上去沒有絲毫寒氣,反而有溫潤如玉的滑溜感,而新做的包漿有黏澀阻手的感覺,并且有一股怪味道。如細心觀察,不難辨出真偽。此方法也是最為常用和有效的方法之一。
為了達到更加逼真的效果,有些老板還在家具的抽屜板上做出被老鼠咬過的缺口,或用蟲蛀過的老料做到關鍵部位上,更絕的是,養了蛀蟲專門蛀出特殊的效果。
拼湊的家具:往往利用木材種類不易分辨的特點,以較差木材制作的家具,混充較好木材制作的家具。懂得木料的消費者只要對家具的各個組成部分仔細比較就不難看出。這種不倫不類、既少實用價值又缺收藏價值的古代家具,一般人極易上當受騙。也有利用完整的古代家具與一般木料混雜拼湊拆改成多件,以牟取高額利潤。具體做法是,將一件古代家具拆散后,依構件原樣仿制成一件或多件,然后把新舊部件混合,按照原有樣式組裝成各含部分舊構件的兩件或更多件家具。最常見的實例是把一把椅子改成一對椅子,詭稱都是舊物修復。此種作偽手法最為惡劣,不僅有極大的欺騙性,也嚴重地破壞了珍貴的古代文物。
關鍵詞: 古典家具鑒定方法是什么 古典家具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