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教興福寺塔是怎樣的景點?
崇教興福寺塔,原名崇教寶塔,俗稱方塔。始建于南宋建炎四年(1130年),位于江蘇省蘇州市常熟市塔后街7-0號。
崇教興福寺塔,為九級四面木檐樓閣式磚塔,盔形頂,總高67.58米。塔逐層收分,立面輪廊呈拋物線狀,清秀挺拔。塔面闊三間,在明間設門洞,底層為拱圈式,其余均作壺形。
崇教興福寺塔,木構件及塔身型制仍保留宋代的建筑風格與營造特征。崇教興福寺塔對揭示江南地區古代建筑之角梁構造的演變發展,即從起翹平緩逐步發展為起翹高聳這樣一個過程,提供了過渡時期的實例。
崇教興福寺塔有什么建筑特色?
崇教興福寺塔為九級四面木檐樓閣式磚塔,盔形頂,總高67.58米。塔逐層收分,立面輪廊呈拋物線狀,清秀挺拔。塔面闊三間,在明間設門洞,底層為拱圈式,其余均作壺形。塔壁最厚處達2米,平座深0.9~1.1米不等,檐口用擎柱支撐,每邊設幾何形欄桿三扇。底層設副階回廊,四面辟券門,門兩側隱出直欞窗,轉角為半圓倚柱,斗拱承挑出檐。二層以上有腰檐和平座,另有擎檐柱支撐檐下。翼角起翹,上掛銅鈴。塔室底層作八角形,與二層之間有暗層,二層以上呈方形,每層有扶梯可登臨頂層,塔室四面墻壁砌磚柱、闌額、斗拱。七層起有塔剎柱,貫通三層,上承塔剎,以圓形硬木三接而成,徑最粗達0.6米,總長32.5米,下邊有東西向大柁梁二根承托,并于八、九層之中另設二梁作十字形狀架于壁間,夾住塔心柱,藉以套托鐵制剎件。塔剎由鐵制覆缽、七重相輪、寶瓶、寶蓋、寶珠、承露盤等構件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