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3日,話題#女子買69平公寓37平是公攤#引發關注。
據華商報報道,姬女士2020年在西安榮安芙蓉印月小區購買了一套商業公寓,公攤面積的比例超過了50%。銷售人員表示,該樓盤五證齊全,規劃都是經過政府部門審批的,公攤沒有問題,符合國家規定。
銷售:規劃經過審批符合規定
姬女士提供的購房合同顯示,房子的預(實)測建筑面積共69.75平方米,其中套內建筑面積32.71平方米,分攤共有建筑面積37.04平方米。
7月12日,姬女士介紹,這套商業公寓因疫情原因推遲到今年3月交房。自己進了樓道發現樓道很寬,感覺都能開車,鄰居的房子也存在公攤面積過大的問題,想不通為什么公攤面積這么高?
姬女士說,自己去年才拿到合同,之前沒有留意,沒想到花了50多萬元,買了一半的公攤。
“我們這么大的樓盤,五證齊全,規劃都是經過政府部門審批的,公攤沒有問題,符合國家規定。”對此,售樓部工作人員解釋稱,公攤大是因為公寓品質高、有氣派,門廳大走廊寬,大家住起來舒適度要高一些。本身商業樓的公攤就比較高,在姬女士購房時,已經仔細說明了公攤等相關問題,該公寓的公攤率確實達到了50%,但是單價低,舒適度高,而且國家在公寓樓公攤面積比例方面是沒有具體規定的。
住建局:公攤面積占比沒有明文規定
一位業內人士接受采訪時說,西安商業公寓一般公攤率是40%—45%,因為公寓有比較豪華的大廳、長走廊、上下樓梯以及三四部電梯,因此公寓公攤率很高,一般都在40%以上,但超過50%的情況也比較少見。
西安雁塔區住建局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此前確實有人來咨詢過該樓盤公攤面積的問題,相關負責同事已解釋說明,目前公攤面積的占比沒有明文規定。
什么是公攤面積?
公攤面積制度在我國存在已久。2001年施行的《商品房銷售管理辦法》明確規定:商品房建筑面積由套內建筑面積和公用建筑面積共同組成。
具體來說:套內建筑面積=套內使用面積+套內墻體面積+陽臺建筑面積。
而公用建筑面積一般由以下兩部分組成:
1、電梯井、樓梯間、垃圾道、變電室、設備間、公共門廳和過道、地下室、值班警衛室以及其他功能上為整棟建筑服務的公共用房和管理用房建筑面積;
2、套(單元)與公用建筑空間之間的分隔墻以及外墻(包括山墻)墻體水平投影面積的一半。
簡單來說,如果電梯、走廊、過道等公共設施的公共空間越多,那公攤系數自然也就越大。
“公攤面積”為何不能取消?
央視新聞去年8月曾報道,在業內人士看來,取消“公攤面積”不可能一蹴而就,甚至會影響到購房者的權利。《商品房銷售管理辦法》中明確指出:分攤的共有建筑面積部分為共有產權,買受人按照法律、法規的規定對其享有權利,承擔責任。
從購房人的角度來說,“公攤面積”太小,可能意味著狹窄的電梯間、一梯多戶、公共活動區域減少等配套設施問題,進而影響居住的質量與舒適度。
此外,取消公攤面積后,還會給業主入住后公攤部位的管理、維護以及后續產生的安全責任帶來許多現實問題。因此,完全取消公攤,在實踐過程中可能會出現很多困難和問題。
中國房地產估價師與房地產經紀人學會副會長虞曉芬稱:“(目前)按照建筑面積來計價或產權確認也是對老百姓權益的一個保護,因為公用部分也是屬于老百姓所有的,還是有合理性的。”
關鍵詞: